秦国的本部关中平原天然具有着易守难攻的特点,在古典时代被称为“四塞之地”,所谓“四塞”指的是东西南北四处关隘,即东为函谷关(后为潼关),南为武关(又名少习关)、西为陈仓关(后为大散关)、北为萧关(又名陇山关)。四处关隘是关中平原在四个方向的出入口,但是在战国时代,萧关和大散关并没有见于文献的记载,原因是秦国在这两个方向的国防压力并不是很大。
日期:2015-10-20 07:50:17
正文:
下面我们就以关中平原为中心,按“北—西—南—东南—正东—东北”这样一个逆时针的方向介绍秦国的攻防态势。
秦国的北部和西部居住的是大量的戎狄部落,在周王朝东迁以前,这些戎狄部落是关中平原的主要威胁。秦人入主关中之后,对这些野蛮的戎狄展开了血与火的战争,终于在秦穆公时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所谓“灭国十二,开地千里”。战败后的戎狄部落,它们的命运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彻底被征服,土地被纳入秦国,人口被融合为“秦人”的一份子;第二,被迫远徙;第三,沦为秦国的附属国,相当于半殖民地,原先的部落首领和部落组织虽然得以保留,但要受秦国的摆布。
之后的几百年间,经过秦人的不断蚕食,陇山以西的戎狄部落基本被肃清,留在地图上的主要是陇山以北六盘山附近及其以东黄土高原上的三个戎狄部落——乌氏、朐衍、义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