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30 17:32:31
这个消息轰动了应天十府,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许多地方官自动离职或请求外调,政府机构一度无人办公;乡绅富户纷纷把朱漆大门改漆成黑色,以防招人耳目;苏州驻有专管皇家织造的太监,即刻把平日里常坐的八抬大轿,改成符合官职的四台小轿……好像大都如临大敌,生怕让海瑞看上一眼,找上麻烦。
肥差不肥差,轰动不轰动,关我什么事?!还是海瑞的风格。
因此,从上任伊始,海瑞发布了一系列政令:清理积案,整肃吏治,杜绝各种吃拿卡要,严惩奢侈浪费,甚至把简朴作风规定到了细节,比如说公务用纸,不许用高价厚纸,只能用低价草纸。
政府公文都拿不出手……看这样子,海瑞真要把应天十府的官吏改成人民公仆。
在整改过程中,海瑞发现了当地最大的难题:土地兼并。
地主通过巧取和豪夺吞并农民的土地,却把赋税和徭役转嫁到农民头上。这也是张居正改革时面临的大难题。
海瑞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一面清查土地,一面想出了新办法——鼓励告状。
告状?田地被吞并了,被富户压迫了,被人欺负了??????只要有冤屈的都可以来,百姓们骚动了,有人做主了!
海巡抚每个月放告两次,每次受理案件多达三四千件,海瑞以超人的精力全部办理。本着“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的原则,其结果大多是穷人上诉,富人败诉。
毕竟平民百姓是弱势群体,应该予以保护,海大人的做法看起来没错,百姓们直呼为“海青天”。
对这个名头,海瑞很受用。但是,在一片赞美声中,有问题了,海青天这么做一定对吗?既然有这么多的冤屈,为什么没出现大动乱呢?
那我告诉你,这世界上淳朴的百姓固然很多,但无赖刁民也不在少数。于是乎,很多刁民就趁此机会讹上一状,不告白不告,权当是白手起家了。
其最终结果是,海瑞以不正当手段,严重触弄了应天地主豪强的利益!
应天地区富裕,读书人多,举人进士多,做官的就多,地主乡宦也多。海瑞又要清查土地,又要办理冤案,折腾着这些地主乡宦的神经。可奇怪的是,没人敢出头找海瑞的麻烦。
当然了,这些地主豪强害怕的不是官府,更不海瑞,而是它背后真正的大人物——徐阶。
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心里有数,包括海瑞。
但随着清查工作的进行,海瑞查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徐阶的头上。
至于徐家的田产究竟有多少,不知道,有的说是二十四万亩,有的说是四十万亩,反正是不少。而且徐阶的家人子弟横行乡里,臭名一方,这是事实。
这些都是海青天必须对付徐阶的理由。可是徐阶曾保护过又提拔过海瑞,这是人情。这么大的人情还不起,海瑞混官场的,也明白这个。
可我是海青天啊!
日期:2013-11-30 18:50:02
既然这样,海瑞绞尽脑汁,写了一封信给徐阶,在信中还夹带着几份告徐家的诉状。信里语气很客气,大体内容如下:
先赞美了一下前首辅,再感谢一下昔日的恩情。然后笔锋一转,来正题了,您的田产太多了,又有很多人告你,我很为难。要不您就带头退田吧,我这是为了您的清誉着想啊!
看完信,徐阶想想也挺好笑,碍于面子,就顺势退了一部分田,不多,但够意思了。
徐阁老退田了!徐阶的这一小小举动,却很有影响,应天的富户乡绅们都稳不住了,有一部分人开始跟着陆续退田了。
海瑞一看,行,挺管用。为了贯彻实施,海瑞又写了一封信给徐阶。
这一次比较狠,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叫徐阶把田全退出来吧,留一点自耕地养老就行,那不更好?
收到了这封信,徐阶不笑了,火着了。这简直是得寸进米,没田没地我还混什么?拿什么来养活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
这一次徐阶回了信,表示能退的田都已经退了,剩下的都是合法田产,坚决不退。
而海瑞那边儿则是一定要退。
眼瞅着就要闹起来了,李春芳和张居正也都赶紧出来说情,劝海瑞看在人情上,适可而止就算了吧。
但海瑞是油盐不进,说什么都不听,再一次要求徐阶起码退出一半以上。
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坚决不退,要么你就拿着黄册清查,查到了算你的。
在此情况下,退田的官司接二连三,还有闹事的民众、上门的公差,闹腾的徐府好不热闹。
正当徐阶与海瑞在退田问题上僵持不下的时候,另一个对徐阶来说,天大的坏消息传来:当年十二月,高拱还阁。
虽说徐阶退休了,但政治斗争的弦儿依然绷着,趁高拱还没摸清形势,便下定决心,不能跟海瑞再墨迹下去了,得立马把他弄下去。
于是,在不久之后,吏科给事中戴凤翔上疏弹劾海瑞,不谙吏事,庇奸民,沽名乱政。这其中可能有不少是乱扣帽子,但有一条是真的——种肥田不如告瘦状。
据说,这是徐家向戴凤翔行贿了千金才办的。
日期:2013-11-30 22:06:47
隆庆四年(1570)二月,吏部的处理公文也随之下发了:海瑞志大才疏,调任总督南京粮储,是个闲职。应天巡抚由朱大器接任。
这不算完,在一个月后,监察御史杨邦宪上疏,奏请撤除一批闲职,这里面就包括总督粮储都御史,要为国家省粮食。
吏部查照旧例,依议裁革。关于海瑞的调任一改再改,职位另行安排,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