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说的是一桩劫持案。
这不是一桩普通的劫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堪称“民国第一大劫案”。
1
1923年5月5日,夜。
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第二次特别快车,正在津浦铁路上疾驰。
在中华民国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能坐得起这列列车的人,依旧不多。这列列车是时任交通总长吴毓麟花重金从美国订购而来,车厢为全钢打造,外面漆着蓝漆,俗称“蓝钢皮”——在当时整个远东地区,这样的列车只有一列。
车好,自然票贵。
1924年,四川文学家吴虞,从北京到上海去看望女儿,曾搭乘过一段津浦线上的这列火车,连火车票在内,一共在火车上花费了49块大洋。
49块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在当时的北京,一块大洋,可以订半个月的牛奶,或买2斤鲜羊肉,或买20斤大米。
由此可见,当时能坐这列火车的,都是些什么人。
“蓝钢皮”列车的另一特征,就是车窗为拱形
回到1923年5月5日晚的这列“蓝钢皮”。
“蓝钢皮”分一、二、三等车厢,一等车厢由一间间的软卧构成。能买得起一等车厢车票的,多半是外国人,当然,也有一些非常有钱的中国生意人。
那一晚,在“蓝钢皮”的一等车厢里,有美国总务司安迪生的代表鲍育、法国公使馆参赞茹安等外国政要人士,他们是来参加中国关税会议的。而另一群外国人,如《中国远东金融商业报》记者亨莱、《大陆报》记者李白斯,还有美国《密苏里新闻报》驻远东记者鲍威尔等新闻界人士,是到山东境内采访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