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10-09 11:06:30

有一件事,估计读者朋友都会感到奇怪:发生于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作为中军师的荀攸竟没留下只言片语,这到底是为什么?是荀攸没说话呢,还是荀攸的话没被记载?在笔者看来,荀攸不说话是不可能的,但是荀攸没说反对曹操的话是肯定的。也就是说,面对曹操的决策错误,荀攸没有进谏。这不是不负责任,这是智慧。为什么?因为此时曹操已经变了。他不再虚怀若谷,从谏如流,而是变得狂妄骄矜,刚愎自用。

曹操确实有骄矜的资本,他太强大了,而他的对手却弱小得可怜:穷途末路的刘备,乳臭未干的孙权,他们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呢?因此曹操认定孙刘覆亡,势所必然,天下平定,指日可待。试想天下就要平定,他的大业就要完成,此时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因为过于激动,他忽略了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因为急于求成,他根本没考虑什么不利因素,这就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曹操的变化,谋士们大都注意到了,曹操会失败,几个顶级谋士也都预见到了。比如程昱,比如贾诩,他们都做了深刻而委婉地劝谏,都劝曹操不要进军江东,可是曹操没听。荀攸是怎么想的呢?荀攸应该和程昱、贾诩的意见一致,但是他没有再进谏,他选择了缄口不言。为什么呢?因为进谏也没用,除了让曹操不高兴什么也改变不了。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死谏”呢?“以死相谏”确实精神可嘉,但历史上有谁“死谏”取得成功呢?那些人除了送上一条命什么也没改变。远的不必说,就说八年前的官渡之战,田丰不就曾“死谏”过袁绍吗?结果袁绍依然大败亏输,而田丰白白搭上一条性命。有些悲剧不是你能预见到就可以避免的,既然避免不了,那就冷静一点,明哲保身方为上策。注意,明哲保身并不是怕死,而是不去做无谓的牺牲。这是大智慧。曹操评价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原因就在于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