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科举制度还没有诞生,所以这时候的文人与唐代以后的文人极为不同,这时的文人对朝廷政权的寄生性不强,而且崔浩是高门大族,不但家大业大,还拥有大量政治和经济特权,不像现在的文人累死累活写东西是为了挣饭钱,人家崔先生写东西,为的是抱负,为的是信仰。
崔浩自认是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是一个有良知的史家,他下定决心要学习太史公司马迁秉笔直书、不避嫌疑,何况皇帝还鼓励自己务必直言不讳!于是一心名垂青史的崔浩,组建了一个国史编篡团队,然后大量搜集拓跋家族的史料,事无巨细,都写进了《国史》。
《国史》的修订前后用了十年时间,修完之后,崔浩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大作,得意地笑了——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完成一个王朝的史书更让人有荣誉感的!他迫不及待要让皇帝阅览这部伟大的史书。但在拓跋焘亲自阅览《国史》之前,编纂小组中有两个人阿谀奉承,猛夸崔浩一同,并且唆使他将《国史》刻在石碑上,然后将这些石碑立在平城天坛以东,花费白银三百万两建成一片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规模宏大。
这样规模的修史工程,自然要引起一大批人围观,很多鲜卑人都赶到碑林去看《国史》,结果这些鲜卑人是越看越愤怒,边看边骂崔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