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世纪晚期的德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虽然城市在12世纪已经变得很重要了,但直到13世纪,它们的数量和地位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到13世纪中期,城市的数量已经增长了10倍,达到了大约3000个。虽然大多数城市的规模都非常小,但它们都很重要,并且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这些城市的起源和特征各有不同:有些建立在罗马城市的基础上;有些是作为诸侯的居住地,或国王和诸侯的行政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另一些则是贸易、生产和市场扩大的结果。在德国东部,一些新的城市,如里加(Riga),在殖民地上拔地而起,而南部和西部的城市密度则更大。至今,在许多地方还遗留着当时城市的特征:城墙、要塞、城堡、教堂,可能还有其他宗教建筑、雄伟的市政大厅、协会礼堂,以及城市贵族居住的伯格之屋(burgher houses)。

有趣的是,虽然布拉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帝国的中心,但由于德国政治的地方分权特点,没有一个城市发展成像伦敦或巴黎一样的皇室首都。城市的政治地位取决于它们是邦国城市(Landesstädte),还是由地方统治者(世俗或基督教会的统治者)管理的城市,或是帝国的直辖城市(Reichsstädte)—完全独立并只承认皇帝的最高权力地位。城市有可能是封建主的权力基地,也可能自身就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诸侯和皇帝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与其进行斗争。城市常常联合起来组成城市同盟,比如1254年成立的莱茵城市同盟,1376年成立的施瓦本同盟。在1387—1388年发生的城市大战(Great Town War)中,这两大同盟被诸侯们打败,虽然此前施瓦本同盟是有能力来抗击诸侯的。1488年,完全不同于旧同盟的新施瓦本同盟成立。而在瑞士的林谷和山脉中发展起来的瑞士邦联,则意图推翻哈布斯堡领主的统治,并最终在1648年正式获得了独立国家的地位。而那些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城市,由于种种原因,既没有采取瑞士的方法(即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形成同盟),也没有加入奥地利,而是在16世纪初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其他同盟的组建则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合作的需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汉莎城市同盟(Hanseatic League,名字起源于1358年),它由北部城市组成,吕贝克城占领导地位。20世纪末的汉堡和不来梅仍然为拥有这一段历史而感到骄傲,因此,它们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了“汉莎(Hanseatic)”,车牌的字母也是“HH”[1]和“HB”[2]在城市的内部,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平等。少数富有的家族掌控着市政府,他们抱有典型的富有市民的政见。有趣的是,比起英国,德国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流相当少(瑞士除外)。德国的富有市民在政见上非常反对贵族,因此,他们不像英国的富有市民一样离开城市,到乡村里去做乡绅。在德国,富有阶级和贫苦大众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estate),并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的工业化时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