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秩之外,还存在着由“比若干石”构成的“比秩”,这是汉代官阶的基本结构特点。一正一“比”,分外显眼。秦汉官制被人推敲了两千年,几乎没什么细节没被研究过了;但“比秩”是例外之一,几乎无人问津。《秩律》之中无“比秩”,而“宦皇帝”诸官曾列在“比秩”,我们把两个现象综合分析,问题就浮现出来了。我们得到了一个机会,可以顺藤摸瓜,全面发掘“比秩”的真相,及其在帝国等级管理上的特殊意义了。
这“顺藤摸瓜”的工作至少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步是把“瓜”挖出来。除“宦皇帝者”外,还有更多的“瓜”,即,还能看到更多官职列在“比秩”。那些“瓜”都是什么样子?显有必要一一考察。第二步,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对“瓜”的形态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了。
前一章第二节中,引证了《续汉书·舆服志下》注引《东观书》所载建武元年秩级,那些内容我们认为出自建武《禄秩令》。其末段云:“而有秩者侍中、中常侍、光禄大夫秩皆二千石,太中大夫秩皆比二千石,尚书、谏议大夫、侍御史、博士皆六百石,议郎、中谒者秩皆比六百石,小黄门、黄门、侍郎、中黄门秩皆比四百石,郎中秩皆比三百石,太子舍人秩二百石。”这段文字中所记官职,我们认为大抵都有最初无秩、后来才变成“比秩”的嫌疑,尽管有些在建武时又变成正秩了。通过检索还能进一步看到,除“宦皇帝者”外,汉代的“比秩”官职有期林、羽林诸官,博士与掌故、御史、掾属、国官、军吏,等等。总的说来,“比秩”诸官面貌各异,职能、职类各自不同,秩级往往因时而异;史料中它们的秩级记载,也常常有牴牾含糊之处,有本来是“比秩”但却省去了“比”字的简化记法。还有这种情况:某官最初无秩,其后是“比秩”,再后又变成正秩了;以及这种情况:曾是正秩,但后来被置于“比秩”。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将之梳理得尽量清楚一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