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8-12 16:06:07

10.5新官上任六把火

隐士是隐居起来的高人,这些人是古代社会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常常受到人们的仰慕和关注。因为,隐士所代表的社会意义是一种对人格独立的执着追求。他们通常都是读书人,或才气逼人、或品行高洁,由于各种原因,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商周时期的伯夷、叔齐,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庄子、孙膑,西汉时的“商山四皓”(指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lù〉里4人)、东方朔,东汉末年的诸葛亮等都曾是著名的隐士,唐朝的李泌则是时隐时现的传奇人物。

中国的隐士文化历史悠久,虽然西晋皇甫谧的《高士传》才第一次系统地记述这些人,“隐士”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旧唐书》里,但要说起隐逸的行为,则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尧舜时代的贤人许由、巢父,应该是最早的隐士。尧帝听说许由道德高尚,想禅位于他,但许由坚决推辞,还跑到颖水(淮河的支流,流经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边洗自己“被污染的耳朵”。原本许由已经够清高了,岂知巢父更高一筹。他知道许由洗耳的理由后,就把自己的牛牵到别处喝水去了,以免这里的水污染了自己的牛。

通常情况下,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容易产生隐士。例如,春秋战国、魏晋时期都是政权更迭频繁、信仰产生危机,特别是文化趋向多元化的特殊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内心与思想方面都汲取了多重养料,进而形成特立独行的性格,因而产生了大量的隐士。一些知识分子为安身保命、逃避现实,不愿意出来做官,因而成为隐士。还有些人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是以隐居的名义获取名声,最终实现做官,这些人其实不是真隐士。隐士的这两种价值取向,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古代君王也常常会派人寻访隐逸的高人,有些君主是求贤若渴,如周文王寻访姜子牙、刘备寻访诸葛亮等;有些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博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而已,如“商山四皓”就是被吕后做了巩固自己儿子刘盈太子地位的道具而已,吕后母子纯属摆摆姿态的“作秀”,而并没有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唐朝的隐士和其他时期不太一样,其隐士文化的主流是仕隐兼通,很多人是时而隐逸时而出来做官。这应该就是典型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唐朝的一些皇帝,如李治、李适等都曾不辞劳苦地到山林、岩穴中,寻访隐士、发掘人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