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01 19:32:34
经过7天长时间的试验,西摩尔同志终于明白了:依靠铁路进京是不靠谱的。于是他决定采取当年英法联军的路线——从京杭运河水路进京。
水路上义和团无法攻击,这个计划看来很可行。不过,我们说西摩尔同志自从出发后就倒霉不断,这是有道理的。6月18日,当西摩尔联军决定走水路的时候,另外一支有生力量加入了阻截他们去路的行列。
这是朝廷的正规军。
前面我们说过,从6月11日起,接到裕禄报告的慈禧命令董福祥在北京马家堡火车站一带建立军事防线,严阵以待西摩尔联军的到来(其间还发生了彬山彬事件)。连续等了几天,也没见个西摩尔大军的踪影。6月16日,得知大沽口紧急的第一次御前会议召开了,慈禧先是派出了两位大臣出城去“劝说”西摩尔联军,俩大臣没有见到人,于是慈禧命令派出一部分人马主动向天津方向搜寻。
担任搜寻任务的,正是董福祥军,他派出的是部将姚旺。姚旺带领2000名士兵一路搜寻前进,6月18日,他们终于来到了廊坊车站。
在车站见到了被义和团围困得焦头烂额的西摩尔联军,姚旺迅速命令部队加入战斗。正规军的威力果然是义和团和百姓们无法相比的,战斗进行得激烈,按照西方史料,此战西摩尔联军有10名士兵被打死,50人被打成重伤。
士气低落的西摩尔联军又一次遭受重创,有了正规军阻截在前,水路进京的计划也破灭了,西摩尔决定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的“廊坊大捷”,从战斗伤亡结果来说,廊坊大捷不是实际上的军事胜利,因为清军的伤亡更大——清军和义和团共伤亡400多人,其中一半是官军。但它成功地阻止了西摩尔继续进犯北京的行动,这是迫使西摩尔改变进军方向的关键一战。
虽然“廊坊大捷”记述的是朝廷军队的战斗,但是在我看来,阻截西摩尔军进犯北京的主要功劳,应该归功于义和团和沿线百姓。
日期:2013-04-02 22:25:55
如果从西摩尔从天津出发之日算起,团员们和百姓们已经在京津间的铁路线上阻截了八国联军整整8天,在8天的阻截里,他们用生命阻止了西摩尔联军的前进,间接保障了北京的安全。此时他们还没有被朝廷正式承认,还背着“拳匪”的骂名,还要防备朝廷的正规军来剿灭他们,而朝廷的正规军直到6月17日才参战(大沽口)。多年以后,人们在评价义和团时用到的一个词:反帝。指的就是阻截西摩尔的战斗,从事实上说,义和团确实是在第一时间内阻截侵略军的力量。
他们没有有效的武器,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在朝廷还对他们十分戒备的情况下,用身体作为盾牌,等到了朝廷正规军的加入,他们的行动为所谓的“廊坊大捷”打下了基础。
跟在义和团团员后面的,是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年龄也是各个阶段,老者、小孩、男人、妇女,通通加入了战斗行列。
西摩尔联军抢劫和强奸的暴行已经彻底激怒了他们,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就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火车。虽然朝廷一直在宣扬义和团是“匪”,他们是“妖术”,但在当地百姓看来,义和团就是保护他们的组织,义和团的威望也完全超过了朝廷,百姓们无偿为义和团提供后勤补给,而朝廷的军队如果不强调他们不再打义和团,就休想从百姓那里得到一粒米一根柴火,是义和团用行动得到了这一切。
或许,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什么“刀枪不入”,他们只是要保护自己的家园,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朝廷力量不见踪影的时候,是义和团和他们站在一起。
西摩尔是在“极其痛苦”中做出撤退这个决定,这个决定让他感到 “真正的屈辱”,清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普遍流传,只要有一支很小的外国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就可以在清国土地上长驱直入,打到北京城下,意气风发的西摩尔曾经认为在他这个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的率领下,半天就可以进犯北京。而现在,这个神话亲自在他的手上破灭。
由于电报线中断,这就是西摩尔同志一直活在传说中的原因,北京城里的洋大使们等了一日又一日,也没见传说中的大军到来,而他们又在擅自开始了“猎杀拳民行动”,引发更大的骚乱,洋大使们最终等得绝望了,只好纷纷给西摩尔改外号:比如“See-No-More”,比如“找不到的海军上将”,“从地平线上消失了的人”, 认为西摩尔同志一定在京津间的某条山路上瑟瑟发抖。
你说你要来,偏偏我们苦苦等待。您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洋大使们哪里知道西摩尔的苦楚啊。整支军队被围困在铁路线上,动弹不得,先是被义和团攻击,付出了死亡7个人的代价,接着又受到正规军的攻击,这就叫攻击波,真是一波还未过去,一波又来侵袭。
而西摩尔同志的倒霉的日子还没有过去。
日期:2013-04-02 22:26:53
义和团不仅破坏了通往北京的铁路,连后退回天津的铁路也破坏了。于是西摩尔军只好改走水路——沿着京杭运河撤退。他们发疯了似的到处去找船。出发时他们不可一世,有步枪大炮,乘着5趟专列,讨论晚宴姑娘,而现在只剩下刚刚抢来的4条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