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楚国收容夫概一事来看,吴楚之间的战事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楚国的这一冲动行为造成了次年吴国太子夫差领兵再次伐楚,楚昭王再次逃离国都。八年后吴王阖闾因死于吴越交战受伤之后,吴国继任国君夫差发誓报父死之仇,于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越国。这一事件给楚国以极大的喘息机会,虽然我在《史记》中找不到这八年来吴楚的战争态势,但我想大概以楚国失败居多。毕竟以吴国的国君大臣之配合在当时的诸侯们来说几乎是最佳组合;齐国虽有壮志豪情的景公在位,大臣晏婴(就我们读小学时就知道的晏子)辅佐,但此时景公已经工作四十余年,而已经辅佐三位齐国国君的晏子在公元前500年就要死了;晋国现时正处于大臣专权时期,其国君仅仅是个象征;宋国此时已经沦落为一个小诸侯国;这时离废除陪葬制度的秦献公(邀请商鞅变法的孝公的父亲)上任还有100多年;越国虽然国君有勾践大臣有文种,但可能起点太低发展还稍欠火候,在阖闾儿子当国君之后,越还差点被灭了国。
日期:2010-04-30 12:48:43
昭王是楚国历史上少见的仁义之君,而他的弟弟们更是难得的孝悌之人。公元前489年,昭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要将王位传给大弟弟申,申没同意;传给二弟结,结也没接受;传给三弟闾,闾推辞了五次,最终没拗过老大的客气劲儿,勉强接受了。这老子跟儿子们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爷爷是父子相残,父亲伯父们是手足相残,到他这居然能出现这样难得的景象。不单是我,连孔子都说:“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昭王想在有生之年胜吴国一次,于是在定好接班人之后亲自领兵进攻吴国,但可惜,军队走到半道的时候他就死了。结果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公子闾把昭王的儿子公子章扶上了王位,是为楚惠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