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旗营的驻地在成都附近,等张广泗接到乾隆密旨,挑选好三千“精兵”,时间已过去了二十多天。再等这三千“精兵”千里迢迢来到太原,已经是1737年四月初了,剿匪的最佳时机已过。这是因为,冬末初春时节,山西那边的山上万物凋敝,不利于隐藏,土匪没地方躲,自然有利于官兵作战。四月份草木复苏,这时再去剿匪,土匪往山林里一钻,你根本找不到人。
天时错过也就罢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傅恒见到张广泗派来的那三千“精兵”,不由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原来,张广泗给傅恒挑选的这三千人马由这么几种人组成,一是残疾人,或缺胳膊或少腿,二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发苍苍,满脸褶子,三是因犯错被发配军中效力的太监,一身细皮嫩肉,说话阴阳怪气。
看着这支“精兵”,傅恒心想这兵也忒精了吧?用来打兔子只怕都不成,用来剿匪,大概只有被匪剿的份,傅恒想不通张广泗为什么要如此糊弄自己。郁闷了半天之后,傅恒决定给乾隆写报告,参张广泗一本。这时决定性的人物李侍尧又出主意了,他给傅恒分析了此事的利害之处。
李侍尧认为,张广泗和傅恒虽然没矛盾,可也没交情,对于傅恒剿匪,以常理测度,张广泗既犯不上热心帮忙,也不至于背后使绊子。但是张广泗这个人气量狭小,嫉妒心极强,说不定是怕傅恒打了胜仗后,抢了他乾隆手下第一名将的风头,所以才派给傅恒一批老弱病残。
不过,除了张广泗自己冒坏水之外,也不排除乾隆故意让张广泗这么干。李侍尧觉得,乾隆可能是想故意给傅恒出个难题,考验一下傅恒到底有多大本事,看看傅恒到底是跑腿的料抑或是真正的将帅之才,也许这对傅恒来说,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听了李侍尧的分析,傅恒犹豫了,便没写弹劾张广泗的报告。可是,不弹劾张广泗,怎么剿匪呢?总不能真的指望这三千精兵吧?李侍尧不愧名臣之称,他有的是办法,他说虽不能指望这三千“精兵”剿匪,但让他们当炮灰还是可以的,有这三千人垫底,再从山西绿营中挑选一千名原籍不是山西的兵,估计足够打败紫金山土匪了,毕竟,那只是土匪而已,不是海豹突击队。
想看全本的朋友,请加本文读者群:232717419
日期:2012-09-24 14:25:03
傅恒自己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主意,就采纳了李侍尧的建议,着手从山西驻军之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官兵,组建新的剿匪纵队。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傅恒的剿匪新军还没组建完成,形势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堪称神奇的奔袭战,也即将拉开序幕。
古代的时候,每年的四五月份,尤其是北方人,喜欢把这个时节叫做“春荒”,因为上一年的存粮都已吃光,而此时无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水果,都还没长成,所以很多穷人家此时已断顿,只能外出逃荒讨饭,等到六月份麦收的时候才返乡。
历史上的山西,除了汾河谷地稍显富庶,其余地方山多地贫,都穷,逃荒讨饭是很平常的事。你会说山西不是有煤炭吗?是,这是不假,但别忘了,这是三百年前的清朝,不是现在。那时候你挖出煤来也没用,因为根本运不出来,煤又不能当饭吃。而像太谷县那样的商帮,毕竟是极少数,不具有普遍性。
1737年的年景格外差劲,进入春荒后,整个山西遍地是讨饭的叫花子。
春荒时节老百姓没饭吃,土匪的日子也就好不到那儿去。最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可以逃荒讨饭,土匪则不行了。你想啊,都当了土匪了,再改行去讨饭,端一个破碗,弄根打狗棍,唱着莲花落,在人家大门口喊着老爷太太赏口饭吃吧,无论哪个土匪也丢不起这个人,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紫金山位于太原西北三百里的吕梁山脉中段,那里山险水奇,风景清幽,但是缺两样东西,土地和粮食。而吕梁山中盘踞的大大小小数十股土匪,自进入春荒后,都快断顿了。此时占据紫金山的鹤一真人,作为吕梁山中最大的土匪头子,他意识到大干一场的机遇终于来了。
土匪,就该有土匪的活法,就该去完成土匪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鹤一真人,更不是一般的土匪头子可比,他所想的,可不止是有口饭吃那么简单,他图谋的是江山社稷,是乾隆屁股底下的须弥座。
想看全本的朋友,请加本文读者群:232717419
日期:2012-09-24 19:41:57
据野史上说,鹤一真人的名字应该叫做贾凤琴,有说他是浙江金华人,也有说是湖北襄樊人。小贾幼年时曾因痴迷《神仙传》等玄幻小说而导致精神分裂,后来去江西龙虎山拜入道教正一派门下修行,病情才得以痊愈。
成年后,小贾云游天下,遍访高人,传说练成了多种特异功能。比如天眼通(透视人体),搬运术(隔空取物),读心术(思维传感),等等。除了特异功能,小贾还学会了很高明的医术,给人看病几乎是药到病除,因此被奉为神医。
雍正七年(1729年)秋天,小贾落户在紫金山上的云龙观,以特异功能和免费看病为卖点,推销他模仿白莲教创立出来的正阳教,规定凡是入教的信徒即可免费看病。前面说过了,清朝的农民没有医保的,现在云龙观里来了个活神仙,看病药到病除不说,还不收钱,你说老百姓能抵挡这种诱惑吗?很快紫金山周围的山民都加入了正阳教,成为了贾凤琴的信徒,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他门下弟子已超过三万,遍及晋西北与陕南地区。说起小贾,当时的世人皆尊称他为“云龙大仙”。
1737年暮春时节发生在吕梁山中的粮荒,令许多山寨处在了破产的边缘。山民都已外出逃荒,地里庄稼还没长好,吕梁山又不是通商要道,土匪们实在没地儿去抢劫。这时鹤一真人站了出来,他召集所有山寨的CEO开了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上他提出了一个能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宏伟计划。
紫金山往南不到三十里就是临县。临县城里有一座巨型粮库,有存粮几千万斤,属于国家战略储备那种,负责粮库警戒的库丁约有一千人。鹤一真人的计划就是把众土匪整合为一体,由他统一指挥调度,拿下临县,攻占粮库,然后打出“驱除鞑虏,反清复明”的政治大旗,号召天下汉人团结起来消灭满清政府。这是要真刀真枪的造反,性质已经远远超出普通土匪了。
粮食反正已经没了,左右都是个死,与其饿死,不若战死,造反也许能杀出一条活路,将来说不定还能弄个开国功臣玩玩。鹤一真人的计划,得到了大部分与会土匪的支持,吕梁联军就此成立。众土匪经过鹤一真人的整编,形成了一支六千余人,建制完整,纪律严明,政治纲领明确的军事力量,此处姑且称之为吕梁联军。
应该说,吕梁联军在鹤一真人的努力下,软件建设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在硬件设施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毕竟原先都是土匪嘛,第一个是服装不整,基本都是破衣烂衫,整支队伍里找不出一副完整的铠甲。二一个是武器忒业余,不要说火枪,连正儿八经的大刀长矛也没多少,百分之九十的人所用都是锄头、铁锹、扒犁、镰刀、粪叉子,甚至是笤帚疙瘩。三呢,就是军事素养差,缺乏训练。虽然吕梁联军的单兵作战能力不低,怎么说也是刀头舔血那么些年,但这些乌合之众从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不懂得集体配合。
不过,一切的困难都不是问题,都挡不住鹤一真人的勃勃野心。在紫金山云龙观传教的这些年里,闲暇之余,鹤一真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苦读兵书史记。早在召开造反动员大会之前,鹤一真人已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作战方案,对于未来的胜利,他是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