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唐太宗之所以将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其目的就是想让李义府的才华、品行去影响、教导着李治。(李义府大李治15岁。)

既然皇帝这样信任自己,李义府也尽力尽智地做好这个角色。

随着和李治接触的频繁,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笃深,李义府不但身先力行要求李治要时时分清善恶,坦诚待人的道理。后来李义府还专门写一篇《承华箴》来劝导李治如何做到为君之道,由于这篇文章较长,怕有些读者读着不耐烦,但只要我们随意摘其中两句“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就能让人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含意与份量。

当李治阅读到李义府写的这篇文章时,不禁感动成分,随后还赏给了李义府四十匹丝帛作为奖励。

转眼到公元643年(也就是李义府被唐太宗真正启用后的第九个年头),这一年李义府31岁,16岁的晋王李治被册立为太子。李义府也随之被晋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

“太子舍人”就是太子家的门客,这个跟之前的“诏侍晋王”实质性相同,只是名誉高了一个档次。

那么崇贤馆直学士又是什么?在唐朝,主要有三处高等学府,分别是崇贤馆、弘文馆,以及国子监,这些地方掌管校理国家的典籍,同时也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就好像现在国家图书馆加国家一流大学两者的功能。(弘文馆崇文馆两馆里面的学生都是皇族贵戚子弟,入学资格要比国子监高。)李义府担任崇贤馆直学士,大概就相当于现在某一流大学里面的副教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