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所表述的这种真常心论,或如来藏说是公元3世纪时兴起于印度的一种大乘佛教的理论。在汉译佛典中宣扬这种理论的经典,除《楞严经》外,还有很多,如《大方等如来藏经》、《大般泥洹经》、《胜鬘经》、《央掘魔罗经》、《楞伽经》、《圆觉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其中以《楞伽经》和《起信论》最为著名,这正如我国近代名僧印顺在所著《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所讲:“于‘真常唯心’中,《楞伽经》颇有特色。举内外、大小、行果、真妄、种现、见相等,而为宏传之结构,曾不见有真心论而过此者。”“真常唯心论,经多论少,国人辄以《大乘起信论》为主……《起信论》立一心二门:真如门有空、不空二义;生灭门有觉、不觉二义,真妄和合名阿赖耶。立义大本,吻合于真常唯心论。”
真常心论,或如来藏说是后期大乘佛教理论的重要思想。所谓如来藏说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佛教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性说,众生本有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如来藏性,即真常之心,也就是佛性。中国佛教在隋唐时代形成的几个主要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经、禅宗等都是在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探讨和着重阐述的佛教思想一般说都是对佛性说的不同表述和发挥。正因为这样,它们都可以在《楞严经》的佛教思想中找到自己的契合点,不管是“一念三千”、“三谛圆融”,还是一真法界,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都可借《楞严经》的真常心论或如来藏说进行解释。事实上《楞严经》虽有真伪之争,但它在佛门中的地位却始终是十分崇高的,它与著名的《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等一样,受到僧众们的普遍重视;在佛教寺院中,不管是比丘,还是比丘尼,每当早课时,都要背颂《楞严经》中那长达两千余字的神咒。这种中国僧人的必修课,从明清时代开始,至今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对历代佛经的注疏家们来说,疏解《楞严经》是他们“福德尤大”,并穷毕生精力从事的伟大事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