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蒙古俘虏换上中土衣冠,是明朝同化蒙古政策的一部分。明朝之所以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元代蒙古人从未有真正汉化。元朝政府承认蒙古人与汉人风俗不同,用“各从本俗”的办法来治理蒙古族与汉族。也就是说汉人需要遵守儒家的纲常礼法,而蒙古人却可以不必理会那套繁文缛节。以婚俗以言,蒙古人不拘辈份、不讳再嫁——蒙古男人不但可以娶“兄嫂”,而且还可以娶不同辈份的“庶母、叔婶”等,这在重视“长幼有序”的名份制度、“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的汉人士大夫眼里,当然是“贻笑后世”的。
这里要说明的是,古代男子在父、兄死后迎娶后母与嫂子,这种风俗不但在蒙古族中存在,在汉族中也曾经长期存在过,当时法律上称为“收继婚”。例如唐代的皇帝唐太宗就娶其弟元吉的妃子杨氏,而唐高宗也曾迎娶其父皇之妃武则天为后。然而到了宋代,由于标榜“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得到统治阶级的尊崇,“收继婚”也因为与儒家纲常制度不符,而受到强大的道德伦理观的压制,终于逐渐在汉族社会中销声匿迹。
尽管蒙古人从未企图将自己的风俗强加于汉人,但汉人士大夫却要求蒙古人改遵汉人风俗,“当守纲常”、“皆从礼制”。一贯以“立纲陈纪”而自命的朱元璋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对此犹为积极,在著名的《讨元檄文》中痛斥“元之臣子”,“废坏纲常”,“弟收兄妻,子蒸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明令颁布“禁胡服、胡语”等,还特别规定蒙古人“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从而强制改变蒙古人的婚俗,开始实行同化政策。朱元璋认为蒙古等异族,“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回顾历史,滞留在中原的蒙古人的真正汉化,是在元明易代之后,这当然与明朝所奉行的针对性的政策有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