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可是,正是父亲满心欢喜、又万分不舍地筹划这件事的时候,774年,十三、四岁的华阳公主却突然患上了重病。宫庭、民间的医生都对小公主的病束手无策。

心急如焚的代宗只得将华阳公主舍入道观,取名“琼华真人”,希望出家为道能够让华阳得到上天的垂怜。

但是,华阳公主的病情仍旧一天天地变重,直至垂危。

如果用现在的医学观点来推测,华阳公主可能是患上了癌症。因为她在整个病中,都疼痛难忍。弥留的时候,可怜的小姑娘痛得连话都不能说了,只能勉强抬眼看看自己的父皇母妃。

女儿如此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令代宗伤心欲绝。他只能不停地咬着自己的嘴唇和手指,以至手指出血不止。

太聪明漂亮而完美的生命,只怕真是不能在世间长留的吧?民间有一种说法,这样的人,是仙灵贬谪而来,短暂历劫之后,便要离去的。

华阳公主病故之后,代宗不思饮食,不能入睡,也根本无法上朝理事。以至文武官员不得不联名上奏,请求皇帝要节哀顺变,以国家大事为重。

然而独孤贵妃却始终不能从失去女儿的悲伤中解脱,忆女成疾的她第二年就去世了。

再次遭受打击的代宗精神恍惚,抱着独孤氏的遗体,坚决不肯放手。

朝中的元老重臣没有办法,一个个老泪横流地跪着哀求他,好不容易才让代宗同意将独孤氏收殓。

装殓之后,代宗还是没日没夜地守在独孤氏的灵柩前,食宿不离,长达几个月之久,以至形销骨立。

如此长达九年之后,独孤氏的遗体变坏,实在不能不下葬了,代宗才下旨为她治陵。

最初,陵址选在宫中就能看见的长安城东,但是几年下来,朝臣都对皇帝的痴情既感且叹而且吃不消了,于是力劝:“皇上天天都看得见她的陵墓,怎能有心情治理国家、休养身体呢?而且城边噪杂,泉下人也不能得到安宁的。”

群臣轮班进谏之下,代宗只得改变主意,将独孤氏葬入庄陵。

出殡时,代宗白马素衣,紧随在灵车之后,满朝文武则步行相送。

独孤氏追封贞懿皇后。

独孤皇后入葬以后,华阳公主也随之迁葬,在那个世界里,继续陪伴她的母亲。

代宗李豫确实是一个深情的人啊,早在天宝年间,他的结发妻子沈氏就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妻子失踪以后,李豫几年都对后宫十分冷淡,直到遇上独孤氏。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封独孤氏为皇后,而是继续追寻沈氏的下落,虚后位以待,并册沈氏的儿子李适为太子。关于升平公主的生母,另一种记载是:她是沈皇后的女儿,沈氏失踪以后,由崔氏抚养。崔氏并不得宠,只是李豫看在她抚养升平的份上,才将她升为妃的。

偶不得不叹息,这样痴情的男人,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人里也不好找。

如果不是一个这样的皇帝,升平公主当年的“打金枝”之后,郭暧以及整个郭家会有怎样的结果,恐怕还真是不好说。

日期:2004-4-18 20:20:52

因爱成灾的公主

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

李凗虽然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也是终身没有正式立后的皇帝,而且,他对这个长子没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

郓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怀里,他才觉得可以暂时忘却这令他恐慌、却也充满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体谅、抚慰他的,是一位美丽温柔的郭姬。郭姬深爱李凗,甚至愿意代他品尝可疑的食物。李凗对郭姬的感情因此与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长。

同昌公主就是郭姬的女儿。

她和母亲一样,生得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而更让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居然就是安慰父亲的话。

据说,同昌公主长到三、四岁都不曾开口说一个字。有一天,她忽然叹息着向父亲说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话:“今日可得活了。”

父母被女儿这句话弄得糊里糊涂。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迎接李凗即位为帝的仪仗就到了郓王府门前。

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加考证,总之,大喜过望的李凗从此把女儿看成是自己的福星,当作心头肉一样,爱得不可开交。

说起来,同昌公主也确实值得父母的疼爱。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据记载,她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彩色鸳鸯来。这种世间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审美与技巧,更需要沉静柔顺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中国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数,属于珍稀的特质。

如此出色的女儿,怎么不让父母宝贝万分呢?

时间渐渐过去,同昌公主长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驸马。

这位韦驸马不但英俊非凡、风度翻翻,而且才华出众,因此,同昌公主应该是满怀期待地登上宝辇,做一个新娘的。当然,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永远也不会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么。

跟着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长得看不到头的送陪嫁宫使队伍。

李凗为了同昌公主出嫁,几乎把大唐王朝的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进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

《太平广记》记录下了这些稀世珍宝中的一小部分。

纹布巾:洁白柔软的手巾,无论怎样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点脏腻的痕迹。

连珠帐:完全是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

澄水帛:长约一丈,薄如蝉翼,但是假如将它淋上水再挂起,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觉到凉爽舒适,即使三伏夏日、拥挤不堪的场所,人们都能身轻无汗。

瑟瑟幕:轻薄柔软,透明得象空气一样,透过阳光,可以看见它上面有青绿色的纹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会湿一点,,更不可能渗过幕帘,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蚕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两棉就足够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象被火蒸烤一样,即使数九寒冬,也热得无法忍受。

蠲忿犀:佩带它,能令人烦恼忿怒尽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线同时往复折射,璀灿无穷。

香烛:据说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所制,虽然长仅尺余,却能点很长时间。而且点的时候异香百步,烛烟缓缓上升,形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金麦银米数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龙脑香、辟尘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为同昌公主营造的公主府,更是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用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这个恐怕连安乐、太平公主都难以望其项背。

几乎送光了国库中的珍宝之后,李凗还怕女儿的现钱不够花,又另送了五百万贯给她。

在女儿出嫁以后,李凗心疼女儿不能保持从前做闺女时的享受,因此还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给女儿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灵消炙,一头羊里只有四两肉符合它的用料标准,而且做成以后,能够长期存放,经历一个酷暑都没有问题。还有一种肉干红虬脯,蓬松盘绕,高达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压,能把它压得很低,但是一松手,它又能恢复原来的高度。此外有一种逍遥炙,做法与原料不知是什么,但是装它的居然是九龙食具,想来滋味一定很好。

别说是给同昌公主吃的珍肴,就是为公主送食物的宫使,他们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羡慕。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