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人不想多掏钱,在逛市场上碰到我老婆,把情况说了。我老婆自有见面熟的本事,马上转到老头摊子前,很快博得老头好感,三句两句说通了,两只陶器分别卖给惠民人和我老婆各一个,单价25元。
买完以后,惠民人很高兴,也就耐心跟我们讲,说这是汉代陶猴,按理每次出土一窝儿,至少七个左右。汉代的陶器最多,一般陶器比方瓶呀、罐的家常用器没人要,很大很好的也卖不十块八块;俑(陶人)行市稍强,却不如动物比方说狗、猪、羊等值钱,可是,陶猴是非常罕见的,尤其这对陶猴还带着血沁。血沁就是死人的血流在上面,几千年后的遗迹,说起来恐怖,但对于物品价格影响不小。收藏人有怪癖,根本不在乎那些让普通人忌讳,又有点毛骨悚然的古怪。
既然是行家看上的,这个猴子是真品无疑,我心里有底。回到家很快上在网上,不能稀里马虎的一元拍卖,而是一口要价二百四十元。由于普通的陶俑价格那时才几十块,总感觉这个价够多了。
说真的,易趣网上买假货的大有人在,真正有眼力的人却不多。大出意外,陶猴并没受到追捧。几天都没人出价,我听迷惑。快到期的时候终于看到一个留言,还价180块,我高高兴兴的卖个了他。他收到货很高兴,说了不少感谢的话。我当然也高兴,赚的不少嘛!
没想到,别扭悄悄埋下了。
再次见到惠民人时,他告诉我说,陶猴至少值到一千多块!而且陶猴非常非常稀少。这个消息对于像我一样对好东西天生惜售的人来说,无疑是很大打击。不仅仅是因为少卖了钱,还因为从那以后,陶人、陶狗、陶马我见了很多,唯独陶猴没再碰到,那件货成了唯一的绝唱,尤其那是我第一次卖确定无疑的真货,就遇到了遗憾,那是刻骨铭心的。
日期:2012-04-03 21:34:47
2、铲地皮意外铲到带铭文青铜器
玩古董的最大魅力在于花小钱赚大钱,在于有一个梦,有机会一夜暴富,不仅能发财,而且能发横财。长期浸淫在这个行业里,就有希望,说不定哪一天运气来了,一下子淘到一件宝贝,价值连城,成了豪富,这是很现实的。
古玩市场里,人头攒动,涌动着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女人、老的、年轻的,都张着一双眼睛,怀着期待的心情,带着几分焦灼找寻着。这些起早贪黑古怪人,一边逛市场,一边享受淘宝的乐趣。别看他们没穿名牌,没戴名表,没有酒囊饭袋的大肚子,可是,这些其貌不扬的人里面,千万富翁能装不少箩筐,身价不菲的多得是。
这些人中不少是小商小贩出身,也有一些是驮了筐子下乡收破烂的破烂王,他们没有文化,没多少见识,更没有多少资本,可是依旧在古玩行里跌打滚爬,慢慢成了行家,发了家,有的还成了大玩家,他们实现发家梦唯一能仰仗的就是不怕吃苦,用最原始的走街串巷的手段,到处铲地皮。
铲地皮是古玩行里行话,通俗的说就是下乡收货。亲自到农民手里购买古玩的那部分人,统称地皮客。不管是骑着破自行车,还是骑了摩托车,还是开了汽车,都是为了走乡串户方便,一路吆喝着穿梭于农村田间,收老百姓家遗留下来的老东西。
说句实话,真正下到乡里去收古玩,那是苦差事。不怕风餐露宿,不怕风吹日晒,霜打雨淋,整日颠簸在坑坑洼洼的农村土路上,在老百姓中间游荡。很显然,收货人不可能整天在一个村子里逛,而是要到好多村子里逛,每天行程上百里,那是要一米一米的走过来,一圈一圈的蹬过来。
为了节约成本,铲子们住几元钱的乡村小旅馆,中午啃几个馒头,或者吃一袋乡间小铺里买的劣质饼干,跟村民们讨口热水喝。说句不好听的话,几乎跟讨饭的差不多,吃饭喝水,就在大街上,找个避风的地方蹲下来,干干巴巴的啃。那种风餐露宿的生活,不堪回首。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可是我,还能算得上天之骄子的人,就是走了一段这样的路,我就是从这样艰苦的境遇里走过来的。
前面已经说过,我靠了老婆一个月的工资,开始做古玩生意。先是在网络上赚了点钱,可是眼力很差,又天生憨厚实诚的性格,又有天生的爱幻想做发财梦的弱点,钱多一点的时候,就想买件像样的,想多赚钱。人穷啊,想钱想得厉害,买货也就很沏,再古玩行里有了这样的心态,自然要被古玩行里的骗子坑了。先是被德州宁津人,再是被河北人,再是被山东人,还有天津人等等,哪里都有好人,哪里都有坏种,唯独古玩行里骗子最多。
想起来痛心,那真是坑得干脆,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打了水漂,我又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可是我已经走进了古玩行,基本找到路子,在高昂的热情激励下,走上了下乡的路。
那一年,刚过了正月十五,我跟一个常年铲地皮的家伙搭伙去了农村。这时候,已经不是我敲着锣下乡收货的九十年代初,我有年轻人的好玩心态,正好单位里办乐队,有铜锣,借来烘托气氛,也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村子里民风淳朴,在大街上闲坐的老年人听到锣声,以为来了耍猴的,赶过来瞧热闹;闲散在家的农村妇女也扒头瞧眼的围上来,打听闲事。听说是收古董的,马上热情来了,东家西家的告诉你谁家有古董,还自告奋勇领着去,劝人家卖。十几年前的民俗作古了,现实情况是农村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早被各地的古玩贩子来回淘过多少遍,浮土都被踩成硬路,老物件已经减少,而且农民们变得狡猾和多疑。街上的老头老太太也变坏了,说好话的少了,踹锅使坏的却多了。总之一句话,收货的难度变大了。
日期:2012-04-04 08:55:53
因为刚过了年,并没到远处去,而是在陵县以东,德平镇以西的小范围内小试牛刀。这一片区域,我的同伴长期转过,也有一些东西,他想带我看看。我不懂行,到哪里都是迷迷糊糊。
同伴虽然有几年铲货经验,眼力却有限,只对瓷器和铜器认的好一些。他跟我合作,是有算盘的。前头说过,我在市场里以能买货出名,他以为我有钱,想在乡里收了破破烂烂马上卖给我,既不压本钱,也能赚钱快。万一碰上好点的买不了的,可以让我搭伙。我呢,也就乐享其成。我知道,市场上假货遍地,一线的农村却很少,不管怎么考虑,能买到真东西,价格又相对便宜,也就认同了他的想法。
我身处弱势,只得往大处想,不怕破费点小钱,让他赚点眼前的便宜,主动承担起杂费,管他吃,管他住,花钱加油。在当地转了两天,收获并不大,商量着去济南西郊串乡。
就在那天傍晚,我们往回赶的时候,出了意外事,延缓了行动计划。
大约七点多钟,同伴用摩托车载了我,奔驰在村后头的小马路上。乡间的夜色来得快,虽然时间不晚,乡间小路上早被暮色笼罩了。
农村人习惯早睡,太阳刚落,就家家闭户,开始吃饭睡觉了。村里的灯光很少,到处黑乎乎的,村后的小马路更是光线晦暗,能见度差。老伙计的摩托车灯坏了,无法照明,我们摸黑往前赶。正走着,迎头驶来一辆摩托车,年轻的醉鬼驾驶着,没按规则走马路右边,而是顺了左边没头没脑的开过来。谁都没想到,在空旷的农村土道上也会发生车祸,不过确实发生了。两辆对开的摩托车靠近了,等互相发现时几乎要撞上了,反应不及,只能搅在一起。好在速度不算快,人员没有大的受伤,摩托车却不能开了。
老伙计见那小子违反交通规则,又确实受了点伤,自然觉得吃亏,便论长短,他出身特殊,因为不便透露的内情,老伙计表现出愣头愣脑的蛮横,被送进德平二院,讹了那家伙三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