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县尉岗位的锻炼之后,元和二年十一月白居易被调到皇帝身边担任翰林学士。唐人评论畿县县尉工作调动有六种境界,升入御史台是入佛道,进入大理寺当评事是入了仙道,升任京县县尉是入了人道,就地提拔为畿县县丞是进入苦海道,当上县令是畜生道,当上判司是饿鬼道。
县尉的地位是很低的,用白居易的话来说就是“府县走吏”,基层跑腿办事的人,而翰林学士则是皇帝的秘书,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白居易离开县尉的岗位去当翰林学士是一种破格提拔,可以说是上了天堂。
天堂的生活真的那么幸福吗?
日期:2011-12-24 20:22:11
成为翰林学士就意味着白居易和最高统治者有了更直接的接触,他给宪宗皇帝写信表示自己本来是“乡校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宰,绝望烟霄。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饮无不先预,每庆赐无不先霑,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对于这种优厚的待遇白居易表示自己是“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
不惜粉身碎骨来报答皇帝的恩情,白居易是认真的,一篇篇皇帝的诏令、制书在他笔下完成,他在努力的工作。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代表皇帝写文件就必须掌握皇帝的思路与意图,想皇上所想说皇上欲说,不能由着自己的意思信马由缰,假如某一天皇上突然把一份诏令往地上一摔气愤的说这不代表我的意见,那么起草这份诏令的学士就要倒霉了。再者这些诏令和制书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生等方面甚至包括皇帝嫁女娶儿媳妇,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不能出现遇上某个题材时说这我不懂你找别人去写吧的现象。还有就是文采必须出众,尽管皇帝本人的水平未必最佳但以他的名义发出的诏令必须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东西。即便是那些公文式的任命书也要在用词造句上下些功夫,比如品行问题是任命官员时经常会出现的评语,但不能千篇一律今天说甲官员品行端正明天说乙官员还是品行端正后天说丙官员还是这四个字,要推敲要出新但意思不能变。当然还有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毛笔字必须端正工整,要跟印出来的一样,卷面必须整洁不能出现墨疙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