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道”不能求之于书,要求之于何处呢?答案是:求之于你自己的心。任何文本上的记载,如果不能反之于个人的身心来切己体察,那这些东西终归不是你的。不要以为你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就说明你精通了儒学,要知道,电脑比你记得更精确。将书上的学问化为你自己的切身体验,融入到你自己的灵魂深处,并能自如的用之于接物处事,才是真正地掌握了“道”!
日期:2012-04-03 23:02:12
023节中的【解析】的第三段,“……来实现‘无损’传”应该改为“……来实现‘无损’流传”。特此更正
日期:2012-04-05 14:17:21
024
【原文】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