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1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2-06-17 15:45:48

但这还不是“攻心”工作的高丨潮丨。在封王之后,孙可望在麻勒吉的陪同下,进京陛见。

5月2日,在北京京郊,孙可望受到了“外囯囯家元首” 来访,才可享受的待遇。

以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为首,大清公侯伯等大批“高干” 组成的“巨无覇郊迎团” ,对其进行规模宏大、场面热烈的“十里郊迎”。

次日,顺治帝在太和殿接见了孙可望,并对其温言抚慰,关爱备至!

在接下来的十天内,在顺治帝的过问下,孙可望的住房问题、薪资问题、待遇问题,都“优质高效” 地得到了解决!

考虑到孙可望远道而来、人地比较生疏,内心比较孤独,生活比较困难,顺治帝特别为其举办了三次高级别的“接风酒会”,并先后赐银一万二千两,锦衣多件、美食多种。

见孙可望转眼成了顺治帝的红人,大清的当朝官员,也争先恐后加入“捧孙团” ,促使这位“大清义王”的人气指数,急剧攀升!

吃过了、喝过了、住过了、红过了,这一切之后,就该孙可望“加大工作力度,体现自身价值,积极回报组织” 的时候了。

这一点,“义王殿下”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清军业己开始的进军大西南行动中,他就上窜下跳,积极扮演着“领路人” 及“招降者” 的双重角色。

他曾日以继夜、忘我工作,写出了累牍连篇的“永历朝国防白皮书” ,对南明现在的山川地理、国防设施、兵力分布等,作了全方位地“揭密”,在书后并附上了自制的“滇黔地图” 。

为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他从自己带来的四百多人中,选出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向导,经过思想改造后,带着他的研究成果,下拔到前线的清军中,作为“超级导航” 使用。

在招降工作中,孙可望采取了“多处撤网,重点捕捞” 的办法,不遗余力地给留在南眀阵营中的“老部下” 写信,现身说法地引诱这些同志,沿着他开辟的投降道路前进!前进!进!

在写信中,他还超越责权地出台了一项特别政策————“各将可赦,惟定国一人不赦” ,以此出了自已心中的一口“怪气”。

但实际上,他真应该感谢李定国这位“好兄弟”, 因为正是在这位兄弟“关门主义” 的配合下,孙可望的“招降政策” ,才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在清军进军西南的战争中,大批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 的“秦兵秦将”, 自动放下武器,拿着“义王” 的介绍信,归顺清朝。

日期:2012-08-22 20:30:15

反抗与认同

1662年11月,听到45岁的鲁监国因“中痰(哮喘)”离世的消息,在浙江临门的张煌言,彻底失望。

当他在长江之役失败,跋涉千里,历时半载,辗转返回浙东沿海时,他没有失望。

因为没失望,他一面重整军队,一面写下了<>,总结经验教训。

在郑成功执意要收复台湾时,他写信反对,指出台湾距下陆较远,复台之后,政权必偏居一隅,让大陆人民寒心!

但反对无效,郑成功依然率主力扬帆出海,他失望了。

接着在1662年的春夏之际,他陆续听到了永历父子、郑成功、李定国一个个伤逝而去,他失望了。

后来,他曾联络东南沿海一些忠于明室的“海上诸臣”,上书郑经,请他尊在金门做“寓公”的朱以海为帝,以继明脉。

但另有所想的郑经,做的只是继续延续永历的年号,而立更年轻、更听话的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他再次失望了。

一次次的失望,让他醍醐灌顶,转而更全面地观察,更深刻地反思。

他发现“古往今来,何代无废兴”,改朝换代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旧朝崩塌的废墟上,新朝将可以吸取旧朝的教训,利用旧朝的资源,再建一个强盛的新朝。

而现实上,现在的新朝也这样做了。

旧朝中,朱元璋的那些称王作公的子孙们,曾霸占了全国10%的耕地,如今,这些子孙不是被杀,就是逃亡,他们霸占的土地,实际到了以往耕种的小佃农手中。

新朝“顺应民意”,宣布这些耕地,全部“更名”为这些小佃农所有。

在内战中,生灵涂炭,百不余一的四川,曾空下了大量的耕地。

现在,新朝正从湖广、两广等人多地少的省份,组织人力,移民屯垦。

“有恒产必有恒心”,有了土地的幸存之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息繁衍。

更往远看,原来的困扰旧朝百年的北部边疆的问题,随着满蒙汉的“合三为一”,消于无形。

阻敌入侵的万里长城,成了一道摆在那里让人凭吊的“风景名胜”。

这是崇祯朝做不到的,这是弘光朝做不到的,这也是永历朝做不到的。

这也许是民众在经过反反复复、挣挣扎扎、踉踉跄跄的抉择,最后认可了新朝的原因呢!

看透了这一点,他开始变得大度而坦然!

他给朋友写信,表示如果“新朝能礼遇旧朝的君臣,照顾旧朝的宗室,则能让天下的忠义之士,抚慰故国的悲思,感激新朝的恩德”。

诚如此,则一个“四海讴歌,群雄归命”的太平景象,将在神州大地上出现。

他这样说,是在承认新朝的胜利,但并不表示自己,将向这个新朝“摇尾乞降”,尽管新朝中已多次对其开出优厚归降条件。

可他也不想一直这样 “反抗”下去,他认为多年的反抗斗争,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这种反抗,就是“反方向”地促使新朝认可了旧朝中的积极的因素,并一一吸纳。

这种反抗,也使新朝认识了基层民众的力量,从而在制定新政策时,考虑民众的愿望和感受。

如果不是这种反抗,那么这个新朝,将永远把旧朝的子民,看做一个个奴隶。

就是在这种反向转变中,一个庞大、新兴的王朝,横空出世!

尽管他满身污浊,遍体血腥,但民众除了他,别无选择。

这就是二十多年来,明清大变局中的最终轨迹,每一个人在这个大变局中,如一粒粒尘埃,浮起、飘荡、落定……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江山依旧,风景依然,需要变得,是自己下一步的人生之路。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