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27 09:48:46
景春听到这里开始反击了:“若从历史角度去研究考察,我认为诸子中孔子是最没有思想、理论体系也最不完整的一个。孔子的理论基础是‘礼’,他的志向就是要恢复周礼,因其礼乐之源基于此。孔子思想的核心概括起来是‘仁’,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仁爱者,所谓‘仁者爱人’,孔子的理想和理论就这么简单。其实爱不爱人,与礼乐制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孔子对此也没什么明确的概念,他对曾参说‘吾道以一贯之。’不论以后的儒生怎样挖空心思去阐释他的‘道’,但原汁原味的孔子之道却语焉不详,因为在他本人的思维中根本就没有形成详尽的理论体系。再说孔子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恢复周礼?这是因孔子出生在鲁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是周王朝的嫡亲,孔子站到周王朝立场上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鲁国是同姓封国,所以在政治上享有很多特权。而身处乱世的孔子想使鲁国强大,就借恢复周礼之名,变通地尽一尽自己的乡梓之情。”
孟轲笑道:“景春,我当你是个资深学者,可你看问题却为何如此幼稚呢?孔子是个放眼四海、胸怀天下的君子,你却以一个乡愿的眼光视之。而且你的历史观也很肤浅,要知道‘礼’有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尧的时候就建立了五服制度,主要是禁止近亲五代内通婚,这才使我华族人口一直繁衍长盛。而礼制的真正完善是周公的功劳,周公摄政七年,不仅握发吐哺、呕心沥血辅佐成王成人,还苦心积虑地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仪制度,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孔子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周公是孔子的灵魂的皈依。孔子一心恢复周礼,实为忠诚之属。他继承周公衣钵,阐述并宣扬忠、义、仁、孝之类的道德观念,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今天就要全盘放弃吗?这些思想如果不通过形式上的礼仪来不断强化,来涤荡我们内心的杂念,那我们的灵魂就如浮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寄托。我们现在谈要尊重人性,要关爱百姓,要敬重父母,可说得越多,行动力好像越差。再如为何官府的行政与社会民众的希求会有如此大的偏差?那是因为这个社会其实极其缺乏形式上的引导。现在我们有了儒家的礼教,借助于这个形式和载体由上而下地对民众进行教育普及,人类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预案和方法。总之,从小到怎样尊重父母,大到怎样为民服务,都有礼教形式上的规范指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有序、文明健康的。所以说孔子的思想评判标准才是符合天理及人性的,或说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