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江南之旅,对我来说,收获颇多。我从大姑那里,了解到了很多事情。包括家里的、娘家的、婆家的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大表姐的。这为我更好地了解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在途中听她说话,看她做事,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日期:2012-01-15 11:23:27
要说大表姐的事,还得先说她的父母,我的大姑和大姑父。
大姑结婚有四十年多年了,两口子感情好,孩子们也挺好,生活水平也高,应该说过得很好了。可是,再美的旋律里也会有杂音。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婆媳关系了。即便是年轻时貌美如花的大姑,坚强刚毅有能力的大姑父,也没能轻易地迈过去婆媳矛盾的这个坎。小两口当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男人在婚后,仍然把主要的工资收入交给婆家,基本顾不上小家。而婆婆总是把新媳妇当成外人,什么事都背着媳妇做。媳妇又是个聪明的,总能发现自己被愚弄。除此之外,还有个在婆家占据话语权的小姑子,排挤嫂子。你想想,这日子能消停吗?
日期:2012-01-15 11:32:22
连我这么小的人,都知道大姑以前跟婆家关系不好。你说,在大姑自己的家里,她的三个女儿,特别是从小就聪明懂事的大表姐,不更是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牵涉到好几家的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谁遇到都头疼。这种年深日久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很多年后的今天,老太太岁数很大了,需要特别照顾、养老的时候,更是暴露无遗。大表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要去代表大姑父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
日期:2012-01-15 11:33:34
我刚听说这些事得时候,就有个疑问:为什么像大姑父这样有能力的人,也会掰不开这团乱麻呢?大姑说,是因为当时的家庭条件太困难了,大姑父是老大,必须得帮衬。而且,大姑父又特别尊重孝敬他的父亲,想给老人分忧。
大姑父的父亲,是个闯关东的山东大汉。这个老爷子,不同寻常。大姑父身上的很多优点都是来自他的遗传。大姑父是他的大儿子,大姑是他的大儿媳妇。可这个老爷子的年龄比他亲家(我的爷爷奶奶)要大多了。当然,这位老人离世得也早。这是怎么回事呢?
日期:2012-01-15 11:34:51
原来,他的老家在山东一个比较贫瘠的地区。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按照老家的风俗,娶了媳妇成了家。可是,他的妈妈,那个小脚的山东农村老太太,对待新娶的儿媳妇十分不好。儿子外出干活,婆婆在家虐待留守媳妇。结婚没到两年,年轻的媳妇不堪忍受折磨,自杀了,还不到20岁。他从外面回到家里,发现媳妇被婆婆逼死了。他从此没跟他妈妈说过话。而且,很快离开了家,只身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
我听到这段的时候,特别吃惊。这老太太比我奶奶的婆婆还让人恐惧。我大姑说‘山东的小脚老太太是出名的厉害。我们厂子原来有一个女同志,因为生的是女儿,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能要二胎,被婆婆逼着离婚,就喝药了。好容易抢救过来,差不多都精神病了。那个老太太就是山东过来的。大家都说山东老太太厉害’。(没有地域攻击的意思,山东的朋友淡定哈)
大姑父的父亲闯关东到达我们这里的时候,也就二十岁出头。他没有钱坐火车,是一步一步从山东走到东北的。为了生存,他做了很多工,后来又赶上战乱,只身一人,很不容易。虽然没有文化,不识字,但是人很聪明,能吃苦,逐渐就安顿下来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成了当时我们这里最大的砖窑厂的管事。山东老家的人很多都奔着他来到关外,跟随他一起干。他手下有上千的工人,挺有实力的。随着收入越来越多,他在这里经媒人介绍,娶了当地一个大地主的女儿,也就是大姑父的妈妈。这个姑娘长得挺好看的,年纪也好,就是一条腿稍微有些跛,是小时候摔坏的,19岁了还没嫁人。男方当时年纪虽然三十大几了,但一表人才。身高接近1米80,收入好,人缘好,还管着当地最大的砖厂。所以,两家一拍即和,顺利成亲。
日期:2012-01-15 16:36:10
转年,大姑父出生了。老爷子40岁得子,如获至宝。他以最大的那个砖窑的名号给孩子起名。因为老爷子人缘好,管事时间长,人脉很多。加上手下有众多的老乡靠他吃饭,所以前来祝贺他喜得贵子的人非常多。大姑看过婆家留下的当时的照片,老公公穿着西式的呢子大衣,戴水獭的帽子。婆婆身穿短式的貂皮上衣,盘头,坐在公公的身旁,怀抱着大儿子。虽然是六七十年前的照片,可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体面富足的家庭。大姑父曾说过,他小时候专门有一个木匣子装他的金项圈、长命锁什么的,可见他父亲对他的疼爱。
可以说,大姑父小时候是过过好日子的。不像大姑,不到5岁就得去捡煤球、捡菜叶、还挨打、大人不给吃饭。大姑的娘家和婆家的生活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都是穷苦出身,都不识字,可大姑父的爸爸,能只身闯关东,在外乡奋斗起来,让我大姑很佩服这个老人。
大姑父上私塾的时候,时局起了变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变。我们城市被解放了,他家的家道一下就中落了。
日期:2012-01-15 16:38:51
大姑父父亲的砖窑被充公了,全家的生活失去了来源。那时候没人懂得要计划生育,年轻的媳妇保持着两年一胎的速度,仍在生孩子。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媳妇腿脚还不好,最大的孩子不足10岁,一大家子要怎么生活?这个快50岁的老人,只能出去做苦力,赚家用。
大姑父从小就经历了这种人生的巨变,自然懂事得早。看着同学的爸爸才二十几岁,自己的父亲快50岁了,就像别人家的爷爷一样。这么大岁数还要去干苦力,他非常心疼老人。所以他放学就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帮着干力工活,想让老人少累些。这种懂事,让老人心中更加疼爱这个大儿子,所以父子感情十分深厚。
因为从小就理解父亲,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大姑父在十几岁就离开了家,去工厂上班挣工资。又在部队招收新兵时,报名参军了。在部队,因为他的好学和有文化,以及出色的表现,他考上了当时的部队院校,很早就成了一名技术军官。院校的生活比地方要好很多,大姑父年轻的身体得到了营养的补充,身体高大威猛,人又长得帅,很是受到部队驻地附近女孩子的瞩目。但是,大姑父没打算在那边安家,他要回来照顾家人。所以,在考虑好决定转业回地方后,他开始了相亲。就这样,他认识了当时在地方上班的漂亮大姑。两个人一见钟情,恋爱了。
日期:2012-01-15 16: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