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芬兰湾纵深地带分为南北两翼一样,芬兰湾外围同样也是由两条侧翼相夹形成,或者说这两条侧翼就是之前卡累利阿地峡和纳尔瓦地峡向西的延伸。这两处地区分别属于今天的芬兰和爱沙尼亚,而历史上这两地正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主要的博弈和拉锯对象。
在芬兰湾北翼,卡累利阿地峡的西侧便是芬兰的南部海岸线。由于受到和卡累利阿地区相似的冰川作用的侵蚀,芬兰的国土和南部的海岸线都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态,并因此得名“千湖之国”。
这样礁石丛生的海岸线尽管绵延漫长,可作为登陆的港口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封堵芬兰湾至关重要的芬兰西南海岸处,说这一带是世界上最为碎乱的海岸线也毫不为过。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段几乎完全由碎石拼成的海岸线上,有着一个体量很小的突出部-汉科半岛-作为可供靠泊和登陆的基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汉科半岛就是芬兰湾的第一道门户,如果俄罗斯占领了此地并在其上部署足够的海军力量,理论上可以将敌国的海军都阻挡在芬兰湾之外,确保其内的俄罗斯领地高枕无忧。
这般一目了然的重要性驱使着一代代的俄罗斯统治者去夺取对汉科半岛的控制。在大北方战争中,彼得一世亲率的俄国海军于1714年夏天,在汉科半岛决定性地战胜了瑞典海军。此役被称为“汉科角海战” (俄罗斯称之为甘古特会战),俄罗斯由此将瑞典的海上力量逐出了芬兰湾,并在1714年-1721年,芬兰人所谓的“大仇恨”时期军事占领了芬兰,巩固了自己在此地的霸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