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一事件在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和《宋史·杜太后传》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一千年来似乎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直到清代,古文学家恽敬才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盟约的内容是虚饰之说。到了二十世纪,便有张荫麟、吴天墀、邓广铭、李裕民、顾吉辰、王瑞来等学者纷纷撰文,怀疑或断定“金匮之盟”是伪造的,其中以张荫麟的《宋太宗继统考实》最具代表性,全盘否定了“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于是,“金匮之盟”便与“陈桥兵变”和“斧声烛影”一样成了纠结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身上的又一桩千年悬案。

综观张荫麟等学者的说法,主要提出了以下几大疑点:

第一,杜太后建隆二年(961)病重时,赵匡胤才三十五岁,正当英年。而其时德昭已经十一岁,太后凭什么断定赵匡胤死时德昭仍然年幼?实际上赵匡胤死时德昭已经二十六岁,完全具备入继大统的条件。所以杜太后要求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遗命不合常理。

第二,既然赵匡胤遵照母命,立下死后传位于弟的盟约,此乃千古罕见之盛德,又事关皇位继承的重大问题,赵匡胤为何始终不将其公开,而是秘固深藏,惟恐人知呢?

第三,当赵匡胤暴亡,赵光义仓猝即位,朝野上下众口攸攸的非常时刻,当时的赵普为何不及时向天下宣布赵光义即位为帝的根据和合法性,消除人们的猜疑从而固权邀宠呢?何故错失良机、蹉跎数载,直至太平兴国六年(981)即将对赵廷美实施打击迫害时才将此盟约公诸于众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