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的一个领导生于甘肃,十七岁上大学之前一直吃玉米饼子。我们现在搞宴会或接待客人,只要他参加,那就不能点“粗粮拼盘”之类的菜。他一看到就生气,这辈子实在吃够了,认为我们在虐待他。“大包干”解决了困挠中国人两千年的吃饭问题,这个功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大包干也使农民流动成为可能。人们不用挣工分了,自己的田,一个劳力能种了,另外的劳力就可以外出打工了。实际情况是,农村“半劳力”即老人成了种田主力,青壮年大量外流。虽然80年代城市仍然用粮票,但对自由市场不再严格控制,只要有钱就不愁没粮吃。

当时,外资企业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四个特区,雇人有限。私营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用马克思的话说叫“自雇劳动”,雇佣有限。城市服务业还处于个体户、跑单帮的阶段,倒爷们亲自扛包挤火车,也雇不了几个人。所以,农民流动主要就近,到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政府不愿管理太多流动人口,流来流去的看着眼晕,所以也大力提倡这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近打工。

总之,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用大邱庄的禹作敏的评价说:毛主席折腾农民,邓小平让农民自己去折腾。

当时的人们认为,农业繁荣是大包干释放生产力的效应。这个观点不错,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当时处于短缺经济。直到90年代瓜瓜果果都卖不出去了,大家才意识到这个原因的存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