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勇敢破除平均工资,反而惹了大祸,引发更大矛盾。我观察,情况是这样的,工资与绩效挂钩当然是对的,但是,绩效如何评定?如果对产品数量或者单位盈利进行考核,就比较好办;而单位内部的管理绩效就很不好评定了。比如,副厂长比工人多拿钱,前提是他必须是一个合格的、让人信服的副厂长。可实际情况是,当时许多干部是靠裙带或者走后门上去的。副厂长是县经委主任的小舅子,无德也无能,还经常揩公家的油。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的工资再猛涨成工人的十倍,更会激起众怒。这种情况下,维持大锅饭倒是比较公平。不合理的政策应用于不合理的现实,反而得到了一个基本合理的结果。总之,计划经济形成的国有企业体系,想要搞活,绝不是仅仅把工资与绩效挂钩那么简单的。这些内容,等写到中国改革时再细聊吧。
刚才聊了收入原因。计划经济之所以造成短缺,第二个原因是物价原因。当时,物价是算出来的,就是根据原材料、能源消耗、运费和人工,由政府来确定物价,然后长期执行。改革前,黑龙江和海南岛的酱油都是一个价。这种定价,可能高也可能低,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低工资情况,定价偏低的可能性更大。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社会发展,物价应该会逐年有所上升。但是,国家很难及时调整,有时甚至二十年不调整,这样物价会进一步偏低。所以世界上的计划经济国家,一旦转轨,必是物价飞涨,还没有一个国家出现物价飞跌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