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2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两个村,共同点有两个。

第一,大邱庄于1976年创办轧钢厂,前两年就挣了80多万,这个收入在当时相当厉害。华西村起步更早,据《精彩吴仁宝》一书中说,该村1963年办粮食加工厂,1969办五金厂,1976年工业收入超过了农业。所以,到八十年代初“大包干”兴起的时候,两个村都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了。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的“基本村情”。

第二,两村带头人的头脑清醒,眼光远大,他们都趁着八十年代市场短缺,迅速扩大规模,进行设备升级。抢在九十年代买方市场形成之前,已经长齐了牙齿。而同时代的多数乡镇和村办企业,都小富即安,忙着搂钱,市场一变,一命呜呼。

大家可以看出来,能同时兼具这么两个条件的村子,是很少很少的。正是由于工业先行,使两个村子自己创造了非农就业岗位。这样,村领导就有能力给大多数人安排一个收入更高的岗位,从而把集体土地交给少数人耕种。当时,对于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以上的村子,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今天,对于绝大部分村子,仍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综上所述:八十年代大包干是对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没有形成合作化也是有理由的。那么,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又过了十六年,这期间为什么农村仍然是原子化的小农经济呢?

这个问题,当时就提出来了。前面讲合作化的章节里,我谈到,在农村,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针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农产品“卖难”问题,各地都有合作化、组织化的改革试点。比如股田制、专业协会、“公司加农户”等等。国内的专家们,结合第二轮土地承包,对农业合作化提出过不少思路和建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