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与其释和,公孙瓒却没有答复,反而增强了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马攻打公孙瓒。此时,公孙瓒又犯了第二个严重的错误——丧失军心。《英雄记》记载,一次公孙瓒有别将为敌所围,公孙瓒不肯相救,并说:“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力战;今不救此,后将当念在自勉。”《孙子兵法•九地篇》讲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西汉名将韩信应用这一理论,背水结阵、奇正并用,以三万乌合之众大破赵军二十万,获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演绎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传奇。“井陉之战”中,韩信始终是同将士们在一起直面生死的,正是将领无畏舍身的精神激励了全军的斗志,从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才是孙子“置死地而后生”的本意;而公孙瓒则是把军士放在绝地而自己置身事外、无动于衷,这样怎么能够让人信服,谁又肯为这样的将军去浴血奋战呢?果然,这一举动丧失了士兵对公孙瓒最后的信任。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南界的别营守军感觉难以抵挡,而又想到公孙瓒必不肯相救,军士无人死战,众人或降或逃。南界守军的迅速瓦解,使得袁绍军直接攻到了易京,并围困该城。不过,此前精心构筑的易京城防还是延缓了袁绍的进攻,公孙瓒趁机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的援助,切断袁绍军的后路,以解易京之围。然而,长吏关靖劝谏道:“如今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自身故乡的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的别营军队又可以会合。如果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听后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客观上讲,关靖的这段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为公孙瓒稍稍稳住了本已动摇了的军心,延缓了公孙瓒部的败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