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14 01:54:54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五)逐鹿中原 三.大战初启
1937年-1945年间日本和中国的战略部署及成败得失,是人们对日本侵华战争讨论最多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要正式进入这一大棋局,去看看双方在战略层面进行着怎样的较量了。
自1931年占领东北后,日本对东北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借助东北丰富的资源和人力,日本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军事实力不断增强。陈诚回忆录中谈到“煤、铁为重工业之主要资源,日本侵据东北后,足使我重工业发展为不可能。其关系之大如此”,东北沦陷后中日国力的消长可见一斑。实际上尽管中国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和日本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钢铁和石油的产量达到中国的100倍以上。东北是中国著名的粮仓,其中仅大豆一项就占全中国产量的70%,为日本军队提供了充分的食物保障。1937年,日本可年产飞机约1500架,火炮约700门,坦克约300量,汽车约1万辆。而这些中国均无制造能力。中国海军有大小舰只120艘,排水量11万吨,日本则有舰船285艘,排水量115.3万吨,并有4艘航空母舰。从平均每艘舰船吨位就可以看出,中日舰艇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中国空军仅有作战飞机314架,飞行员700名。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却有作战飞机2100架、飞行员近1万名。武器装备数量上的不足,再加上质量、补给和维护上的差距、以及人员训练水平的差异,使中国军队按1:5的比例和日军对决也不一定能获胜。而当时中国军队约有200万人。日本陆军的常备军有38万人,加上预备役、后备役以及第一第二补充兵,后备兵力达到440万人。此外,由于忌惮地方实力派做大,中国军队以中央嫡系部队的装备最精良,甚至有50个未完全列装的德械师。而承担最大军事压力的华北杂牌军装备却要差很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