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09-02 11:33:34

9、菩提树

振国与天宝,一进山门,就看见一尊满脸笑容,肚皮宽大的佛像(弥勒佛)。佛像两侧,四四尊头戴金冠,身披锁甲的武将形象(四大天王)。所以这殿叫天王殿,也叫弥勒殿。

天宝对振国说:“这时大肚笑佛,也叫弥勒菩萨。肚皮大,满脸笑容,就是他最大的特点,我最喜欢这尊佛像了。你看他身旁的对联,我读给你听: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慈颜喜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振国边点头,便默记于心。

天宝意犹未尽,又说:“这可不是吗?佛也叫人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这是四大天王。怎么这天王们又持宝剑,又抱琵琶,又抓龙蛇,还托雨伞的?”

这时,一个当值小沙弥正走进来,年龄与天宝相仿。小沙弥听到天宝与振国天真的对话,就迎上前去,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师父说这四大天王,就是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舞剑生风;东方持国天王,抱琵琶,用手调弦;西方广目天王,撑伞挡雨;北方多闻天王,手抓龙蛇,使其归顺。”

原来世人祈福四大天王后,便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振国点了点头,心想,这寺院建设,还有这么多道理在里面。先是大肚笑佛,教人要包容开心,又是四大天王,祈福风调雨顺。以前怎么就没听过那些来寺院拜佛上香的人说过?

“这文书院怎么去,还有医方堂又在哪里呢?”天宝开口问道。

小沙弥说:“文书院在藏经阁后面,过了大雄宝殿,就是藏经阁了。医方堂就在藏经阁旁边,很容易找。”

“谢了,小和尚。我们走吧!”天宝说完,拉着振国,穿过天王殿,进入宽广的院落。这院落东西两侧,各植一株参天古木,古木高达二三十米,躯干须数人合抱,苍苍古木直插云霄,如弥天巨伞庇护这这千年庭院。

古木的叶子呈心形,绿意无限,使得庄严肃穆的清凉寺显得生机盎然。原来这是佛门标志——菩提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便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术钟如今已广传东土,植于各大寺院之中。

10、医方堂

紧接着,就是清凉寺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殿里大都是来祈福上香的人们,他们带来香花水果,诚心地礼拜祈愿。

大雄宝殿,有庄严巨佛三尊,两侧是十八罗汉。巨佛背后是观世音菩萨。

过了大雄宝殿,就是清凉寺闻名岭南的藏经阁了。从这里开始,属于清凉寺的后院,有别于一般寺院的建筑,都在这后院。

首先规模巨大的藏经阁,又有百宝楼之称。分山中下三层,上层存放《大藏经》等佛门各类典籍,以及各种珍贵法宝,法器。中层存放儒、道、医各世间法经典。下层是法堂,亦为讲堂,乃大德高僧讲经说法之处。法堂左右有钟鼓,以各法师上堂讲经说法鸣击只用,极尽庄严。

“咦,那边怎么那么多人排队,他们在干什么呢?”天宝用手指着藏经阁右边的一排院落。那院落时不时传来研钵、石臼以及切刀等用具特有的声音。

天宝最爱看热闹了,还没等振国反应过来,天宝又拉着振国往那排院落走去。

两人走近那院落,忽闻空气中飘来阵阵馨香。这馨香不同于刚进寺院,空中浓浓的檀香气味。这香气好熟悉,好喜欢,曾振国第一感觉就是这样。

后来,曾振国才知道,那是医方堂独有的百草之香,什么川芎、藿香、当归、砂仁等药物独特的馨香味。

这个院落,分为上下两层,正中高悬着一张古旧的镀金牌匾,匾上写着的苍劲的三个正楷——医方堂。三个大字,在夕阳斜照之下,古朴大方,金光灿灿,令人看着有种顶礼膜拜的感觉。

“瞧,这就是医方堂了。振国,你以后就在这里学医。我们进去看看吧!”天宝兴奋地说道。

日期:2011-09-02 17:17:52

第十章

1、寒凝头痛

两人一前一后步入医方堂,只见这里排队的有二十多个,病人有抱头咬牙,有捧腹皱眉,也有唉声叹气的,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医方堂正中,端坐着一位老和尚,他正在替一位患者号脉,这患者抱头喊痛。

老和尚约有七旬开外,慈眉善目,相貌清奇,一副仙风道骨。

老和尚凝神静气,三根指头,推按循,时而浮取,时而沉取。堂内所有人目光几乎都集中到这老和尚身上,都在等待老和尚发话。故医方堂除了捣药,切树根的声音外,再无其他杂音。

“法齐,法贤,你们俩号一下脉,说说是什么症候。”老和尚终于开口了。

“嗯!师父。”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正是坐在老和尚两边的法齐、法贤。

法齐、法贤像是双胞胎兄弟,都有二十几岁,看来正是跟老和尚学医的僧人。

思齐把完脉后,先说:“师父,病人脉沉紧,沉主里,紧主寒,病人是寒凝头痛。”

“嗯!”;老和尚点了下头,又说:“《素闻•奇痛论》如何论此头痛?”

这时,法贤脱口而出,即诵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

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这病人是个男的,约四十多岁上下,这时他说:“老先生,我这头痛两年多了,吃了很多药总是好不了。两年前的冬天,一天早晨,风急天冷,我去干活,过一条独木桥,一不小心就掉到河里,感冒了一场。后来感冒虽然好了,可却患上了这头痛,有时痛,有时不痛。痛得厉害时,连牙齿,眉头都受不了,天冷时,痛得最凶。”

这时,老和尚又说了:“此为表虚、里寒,太少两感。恐伤肾,病人惊恐落水,冬水寒冷,故寒邪久伏于少阴肾经。肾主骨,生髓,上连于头脑。下焦肾与命门火衰,故上部脑窍失温遇寒则痛。治宜温阳解表,方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老和尚说完,只见那思齐笔走龙蛇,满满记录了一页纸,这是在写病历。没想到那老和尚的口述,法齐竟然一字不漏地记在纸上。周围的人看到,无不惊叹称奇那笔头功夫。

而法贤则拿出处方笺,写下老和尚说的汤方。

2、抓药

“麻黄三钱,熟附子六钱(先煎)北细辛两钱。 共三剂。”

法贤这时说:“师父,不师是说细辛不过钱吗?怎么这里用到两钱。”

老和尚说:“问得好,细辛入散剂,一般不过钱,以其药性峻猛故。但若是用作汤剂,可用至两三钱。况病人风寒久伏头部经络,费重用细辛,不足以搜剔驱逐出寒凝痼邪。有是证,用是药,则头痛身痹可除。

我料此病人,辗转多医,却不能根治,并不是前医不知寒凝头痛,而是他们不敢重用细辛。病重药轻,焉能愈疾。”

说完,法贤把药方递给头痛的男子,叫他到前面柜台抓药,并说:“服药这几天,不能吹风饮凉水,不可熬夜,戒房事,下一个!”

这时,天宝振国的目光,从那头痛男子的身上,转到了前面的柜台。男子把药方交给一个药童。这药童是一个小沙弥,和天宝差不多岁数,他站在柜台内,俨然是一个熟手的药工。

曾振国此时,仔细观察那柜台。柜台上放着各类坛罐和木箱。柜台后面有个直立靠墙壁的大木柜。木柜被分成许多小格,每个小格都放着一个抽屉,每个抽屉里面又被分为四个格子。所有格子都存放着不同的中药。格子外面用工整的正楷写着里面药物的名称。由于这些格子众多,因此民间又常把它们叫做百子柜或百药柜。

那药童把处方放在柜台上,然后用一块石头压住药方。再拿出三张干净的纸,一般抓几副药就放几张纸。药抓好后,就把纸包起来。

接着,就开始抓药了。药童左手持一把小秤,照药方的中药剂量称取。他只是用眼一瞄处方,心中就知道药放在哪个小柜,需要一次称取多少钱,药被均匀地分在三张纸上。

药童娴熟的动作,轻盈飘逸。如蜻蜓点水,非常赏心悦目。真让人难以想象,小小的药童,竟然抓起药来,似模似样。那种精巧,速度与姿势的流畅,一点也不逊色于一般的老药工。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