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12 11:19:27
第十九章
1、井华水
老人家疑惑地问道:“什么是井华水呢?”
青风长老说:“井华水,乃井水之净化也。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打上来的水称为井华水。此水经一夜沉降澄净,清新之气上升于井表,重浊之性沉于井底,用井华水,上可清心肺痰火之壅盛,并能清热安神,专治气急攻心,痰火壅盛之症。”
老人家听后,疑团尽释,乃乃拜谢而去。后来,曾振国又看见老人上山,不过不是来诉苦。而是来致谢。
山里人就是这样,都非常虔诚。他们常进庙入寺来烧香祈愿,如果愿望得遂,他们便又会再来一次寺庙,感激谢恩,这叫还愿。
很多病人,也是这样。在医方堂里受到恩泽后,饮水思源,便会在身康体健后,再来医方堂致谢。他们一般都会携上礼物与金钱,作为心意赠给医方堂。而医方堂通常都是婉谢不收,如果他们真的热心要致谢,医方堂便劝他们到功德箱做功德,这样便皆大欢喜。
治好了病,又劝病人修心行善,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所以医方堂的功德箱,总是饱饱满满的。青风长老便用这些功德钱,到市镇上采办一些较名贵稀有的药材。这些药材在大北山、莲花山一带,连医方堂的采药童子都难采集到的。譬如藿香、冰片、牛黄、犀角等,因为这些药物,大多用于应急救命,起死回生。
一个医者,面临危急重症或疑难杂症,如果身边没有良药,几遍空有良技,往往也无可奈何。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对于医方堂而言,平时储备良药,以用于危急时之需,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后话了。老人上山,便在三天之后。服用了井华水煎的汤药后,果然痰消咳止,病即痊愈了,气也顺畅多了。
老人不断称谢,到处扬说,称医方堂的先生,用水也可以治病。三天前煎药用的水与三天后煎药用的水,完全不同。三天前用水缸里的陈水,而且还是河边挑来的。三天后用的却是早晨第一桶井华水。曾振国从此便对煎药用水,有更深刻的任何和重视。
2、花果山
这时,天宝在外面招呼振国,振国寻思,天宝不是在文书院抄《三字经》吗?怎么会有空来医方堂。
振国一走出去,天宝便拉他到一边,诡异神秘地笑着说:“木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寺院供佛的水果,你可知道从哪里来的吗?”
振国摸了摸就说:“不是那些虔诚的居士信众带来的吗?”
天宝摇头说:“我不是指山下人自带来的糖果,我是说寺院和尚们自己供奉的。”
振国摇了摇头。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吧,后山有一大片果林,人们称那里为花果山,山上有龙眼、荔枝、芒果、香蕉、枇杷、桑椹,听说一年四季,水果都不断,只要你能想得出来的,那里都有。和尚们每天供佛的花果,听说大多从那里来的。”天宝边说边咽口水,好像那些山果就已摆在眼前,任凭自己开怀大吃一顿。
“你不是要抄《三字经》吗?而且那山果不都是和尚们种的吗?我们怎么可以去摘呢?”振国也想吃水果,毕竟有大半个月,没有尝过水果味了,以前在乡下,一年四季,别的东西倒不说,就这水果,他总能吃个饱。哪个季节在哪座山头,盛产哪种水果,振国可是如数家珍,一清二楚,他都可以带一群孩子前往采摘,满载而归,所以村里的孩童,都叫他“孩子王”。
天宝非常得意地说:“今天的《三字经》早已抄完。你这呆子,不会转脑筋,那里有大把山花野果,可供我们随便采摘,难不成非要去摘那些和尚看中的吗?在这呆了半个月,早就憋坏了。即便到山里当作走走也好,碰上野果,我们就顺手牵羊,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振国听得也是,想到那些酸甜的果子,口水竟然不争气,制也制不住,都快流了出来,心早就飞到那花果丛林中去了。
日期:2011-10-13 09:50:08
3、千壁崖
天宝早就打探好路了,花果山,不过几里路,对于这段时间,经常锻炼的他俩,不过半个时辰左右,就可赶到。
天宝拉着振国的手,一路上小跑奔走,两人如同脱离樊笼的鸟雀一样,兴致勃勃。一路上,清风拂面,高大的树木挡住了火辣的阳光,踏在厚厚的树叶上,沙沙的声音回荡在幽静的山间,不时有一些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惊飞,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地上的一些小动物也四下逃窜,天宝和振国边跑边嘻嘻哈哈地笑着,这是他们来到清凉寺最高兴惬意的一天。
两人翻上一座高大的山峰,放眼望去,天广地大,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树林繁茂,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更显得绿意盎然,别有一番景致。
接着两人又到了莲花山出名的“千壁崖”。千壁崖,有数千尺高的石壁,犹如岭南的擎天一柱,耸立于天地之间。崖顶是莲花山最险峻的地方之一。千壁崖陡峭的石壁上,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崖洞。
据说,那些大小不一的崖洞里,有些长年都住着修苦行的头陀,或是练辟谷术的道人。而那些高不可攀的崖洞,便有翱翔于最高空智中的雄鹰,在那里结巢繁衍,上面还有蝙蝠洞,金丝燕筑成的窝。
这千壁崖方位极好,是面朝正东,风水师称这里的地貌为“金凤朝阳”。即是说这千壁崖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头面正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金凤朝阳的山岳,是福地,因为每天早上都可以见到正东处第一缕阳光,对于修道养心的人而言,沐浴在朝霞金光之中,进行吐纳调息,即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更是有助于增进道行。
千壁崖,这些崖洞离清凉寺不远,又独处高峰,人迹罕至,洞内冬暖夏凉,温度适宜,无怪乎成为修行者静修悟道的福地。
天宝与振国经过千壁崖正面,上下观看,只见半崖正中有一行楷书大字,从上至下,镂刻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每个字都有一丈见方,深深地刻进千壁崖里去,所以,即便岁月沧桑,寒暑百年,也依然完好无缺,只是更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意蕴。
4、百草园
见字就想认识,这是求知若渴的振国已形成的习惯。
天宝随口便讲道:“这崖壁,屹立千仞之高,经千百万年依然不倒,是因为崖壁至刚至大的浩然正气,没有凡俗的私欲。原来,还有人对了下句话,叫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是形容海的肚量与山的气节,其实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两人又向前走了一阵子,就听到潺潺的山溪流水声。动植物与人都会逐水草而生,这是振国采摘野果的经验。大凡近溪流的地方,山珍野果总是特别多。
果然,两人过了一条小桥,就到了一个叫“百草园”的地方,那石碑上镌刻的是“清凉寺地界”。原来这百草园是寺院的寺产之一,是僧人种植奇花异草,栽培常见中药的地方。
百草园可是一片花草世界,园内有僧人,在那茅蓬中结庐而居,一则修心炼性;二则管理草药。这百草园,连着几个山头,园中起码长满数百种草药,还有一些草药,是其它地方不能轻易找到的。这百草园也是医方堂后学增广见闻的大好天地,寻常书本上的草药性味,可以读记在心,可如果要实践,山上识别药物,学习如何采药,那可要先在这百草园修炼一段时日。不然,随便如山采药,恐怕连宝与草都难分得出来。
百草园的正门,设在一峡谷出口,小溪环谷口而出。所谓的正门,其实是管理百草园的僧工药农,匠心独运,全都是用竹篱花草围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