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在日本叫“乌帽子”,战国的大名经常和家臣结成“乌帽子亲”。日本的武士子弟成年时要举办仪式,叫做“元服”。仪式上,最重要步骤是“加冠”,冠就是乌帽子,一旦武士子弟戴上此物,就表示自己成年,可以承担一名武士的义务和责任了。对于家臣身份的子弟而言,在加冠礼上给他们戴上乌帽子的,往往不是自己的亲父,而是领主大名。负责戴乌帽子的大名,称为“乌帽子亲”,而被戴帽子的武士子弟就称为“乌帽子子”,通过这样的行为,两者结成了干爹干儿子的关系。非但如此,元服后,武士子弟便不再使用小名,开始使用正名。所以领主大名除加冠外,经常还赐予这些子弟“偏讳”,把自己名字中某字,给这些子弟使用,让他们终生都带着从属自己的烙印。日本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乌帽子亲”,发生在源赖朝身上,这位将军给自己的幕臣小山氏之子一万丸加冠赐名。一万丸得名“小山朝光”,其中“朝”字便得来自源赖朝之名。战国时期有几个比较喜欢赐偏讳的大名,如甲斐的武田信虎,其家臣名字中带“虎”字的可就海了去了——山县虎清、马场虎贞、工藤虎丰、小幡虎盛、春日虎纲、饭富虎昌、甘利虎泰等等,几乎成了老虎园了。
第二个叫做“金子”,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个再好不过的事物,当年亚历山大之父,独眼腓力就是靠着这些黄澄澄的东西一路打通了征服全希腊的道路,日本中世纪的武士自然也不能免俗。不过这里的“金子”,不光指那种贵重的金属,而是指一切武士感兴趣的利益,如特权、土地、金钱等等,如果价格合理,可以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刀砍向昔日的主人和亲友。这样的手段在日本有特定称谓,用好处收买敌人叫“寝返”,而接受敌人的好处在战场上叛变,叫做“里切”,很形象。大永三年(1523),出云大名尼子经久发动了对安芸国镜山城的攻击,镜山城城主是一名忠于大内氏的地方豪族,叫藏田房信。充当尼子军先锋的是安芸另一名国人豪族,著名的毛利元就。在坚固的镜山城前,元就没有采取强攻的措施,他通过合理的价格,收买了房信的亲叔父直信,让他打开了镜山城的大门。这座大内氏苦心经营多年的城池,在自己人的“里切”下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攻陷了!三十多年后,毛利元就故技重施,不过这次他收买的对象却是尼子氏伞下的豪族,石见国的本城常光。元就先派遣军队包围了常光的城堡山吹城,然后以增加封地的条件让他归顺,从而取得了日本最富饶的石见银山。《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像毛利元就、武田信玄这样的枭雄人物,施展得非常得心应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