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6-07 19:30:07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0
如前所述,政和某年某日,何涛来到郓城县抓捕晁盖,却被宋江等人灌倒。
这只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挫折。
晚些时候,他又遭到了别人的暗算。
这个别人就是雷横和朱仝。
我们知道,雷横和朱仝不但跟晁盖有同村之宜,而且交情还不坏——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因为放了晁盖的侄子,收了对方一笔贿赂。
假如晁盖落网,把类似的事招出来,两人很可能会就此断送前程。
因此二人早些时候听到何涛说要抓晁盖,心里比宋江紧张多了。
当然,他们也知道宋江跟晁盖交情不坏,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很有默契地把何涛灌醉,然后同时不省人事。
宋江走了以后,他们又同时醒来,商量对策。
“拖?”两人搭档多年,默契非比寻常,交流起来言简意赅。
“不,催!”
何涛恢复神智时,发现自己身处郓城县衙,身边全是捕快。
他大惑不解,四下张望,发现身后的墙壁上挂着横幅:“生辰纲大案抓捕准备会议”。
雷横走上来说道:何观察,你的计划,我等都明白了!
朱仝也抱拳请命:何观察,动手吧!一定成功!
何涛当时还处于半醉不醒的状态,这时候连自己姓什么都未必记得,你叫他去跳楼学飞行,他也八成会去。
果然,何涛看雷横朱仝那么激动,自己也激动起来,大手一挥:出发!
雷横朱仝在背后相视而笑。
当然,何涛这种老公丨安丨,脑子里还是有根弦的。
他隐约记得,今天这事好像比较重要。
于是他硬撑着站起来,大着舌头反复强调,要求同去。
这个举动让雷横心里打鼓,不知他是真醉还是装糊涂。
就算是真醉也不放心,万一到了东溪村,这厮酒又醒了怎么办?
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决定:干脆,把他支开。
出发不久,雷横让队伍在一个路口停下来,对何涛说:何局,我看这样吧,前边有个岔路口,你带大队从大路走,我领几个人走这条小路,去抄他们家后门。
何涛眯着醉眼,对这两条路端详了很久,问道:“这条小路上很热闹呀,都——都是些干什么的?”
朱仝说,何观察,不好意思,这条路一直是治安死角,街两旁全是些洗头房什么的,这个案子完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整顿一下……
没想到何涛却笑眯眯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看还是这样,你们带队走大路,我自己去包抄就行了。”
说着就朝小路走去。
走了两步,一回头看见雷横等人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他还一边倒退一边挥手:“你们去就行了,这边我一个人应付得了……”
雷横朱仝带队来到东溪村,命令手下敲锣打鼓,扯着嗓门大喊道:
“晁盖,往哪里跑!”“你在黄泥冈的案子都调查清楚了,快点来自首!”“抓住晁盖,别让他跑了!”
这当然是多余的——如果你打过群架就会知道,人逃跑的速度跟胆子大小是成反比的,因此接到宋江报信后晁盖等人跑得应该比兔子还快,早就到石碣村了。
雷横扑了个空,就带队回郓城了。
本来他俩还担心何涛会怪罪他们办案不力,甚至怀疑到他们头上,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何涛搂着两个小妞在城门口冲他们招手。
雷横小心翼翼地说:“何观察,不好意思,人……跑了……”
何涛好像没听见:“好……挺好……走,一……块儿上去喝……两盅……庆功……”
雷横等人跟着进了酒楼包间,一股香水味迎面扑来,里面足有二十几个花枝招展的陪酒小姐,好像一个surprise party。
何涛大着舌头对她们说:“我说——马上——就来吧,你——你们还不——信……”
这件事就这么结了。
日期:2013-06-07 19:33:11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1
以上就是晁盖等人虎口脱险的全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件顺利得几乎没劲的事。
但在后来梁山上的文献中,这件事却变得复杂了很多。
我在前面引用过梁山方面的文献,你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些东西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是记录历史,而是考验人的忍耐力——有的时候它的确操蛋到令人想把它烧掉的程度。
在晁盖刚上山不久编纂的权威文献《黄泥冈起义纪要》一书中,只有宋江报信这回事。后来宋江上了山,“雷横私放晁天王”的记载就出现在更权威的《梁山简明革命史》一书中:
当时晁盖等人还在家收拾行李,听到响动才开始逃跑。
但不幸跑错了方向,迎头撞见雷横的队伍,雷横冒险把他们放了。
假如你翻阅再后来成书的最权威文献《天王实录》,就会发现,宋江报信这件事消失了,只剩下雷横……
对于到底谁救过晁盖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个答案都像星星一样忽隐忽现,实在令人头疼。
当然,完全让人省心的文献也不是没有——在晁盖临死前不久修订的《天王实录》中,已经没有任何记载说有人救过晁天王。
假如采用这种材料,整件事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
案发后,晁天王带领众人及时转移到东溪村,在水泊设伏打败了官兵的第一次围剿,然后转移到梁山,收编了当地土匪武装王伦朱贵,建立了梁山根据地。
整个故事干净紧凑,如同黑白影片,没有任何让人头晕的颜色。
大学毕业以后,我出国留学。
必须承认,我在留学的时候不是一个节俭的人,有点钱就喜欢乱花,买点DVD什么的。有一次我买到了纪念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有个工作人员在拍摄花絮里说,该片做成黑白影片相当于拍两部电影——先拍彩色的,然后把所有胶片加工成黑白的再转录一遍。
这首先令我很惊讶——我本来以为斯皮尔伯格是为了省钱才拍黑白片的;
然后它又影响了我对某些历史纪录的看法——简单干净的故事,必定是出自加工。
因此尽管某些资料能够极大地减轻我的工作负担,但我并不打算采用。
日期:2013-06-07 19:34:09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2
这篇小说不叫“宋江的故事”而叫“断金亭”是出于以下考虑:根据我接受的历史理论教育,人不过是充当历史无意识的工具,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宋江这么个人,只要历史需要,也会出现另一个人来完成拯救晁盖的任务。
这样看来宋江只不过命好,假如他那天在不适当的时刻去上趟厕所,他的位置弄不好要由何涛来代替了——除了他我实在想不出在那种情况下谁还能去报信——因此不值得大书特书。
相比之下晁盖占山为王就重要得多,因为这验证了另一条权威理论:伟人对历史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用梁山官方的说法,“没有晁盖,至少我们的事业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晁盖逝世以后,被追封了很多头衔,比较重要的有“晁盖思想创始人”、“梁山根据地创始人”、“伟大的军事家”、“革命诗人”等等。
这当然不是乱封的,每个称号都有其实证。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一个山大王的文化水平不会很高,但据我所知晁盖却写了不少诗,刊印成册,广为流传。
晁盖还整理了不少革命心得,归纳为“晁盖思想”,甚至还译成了多国语言。
我看过英文译本,译名是“Chaos Theory”。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要一个伟人在东方动一动手指,就会在加勒比海形成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