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尸”角儿必须出自“孙辈”,所谓“尸必以孙”。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堂德育课。孙子高坐祭台之上,俯视父辈对爷爷的礼敬,从而感悟和接受潜移默化的“孝”之教育,“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
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有人喜欢给人当孙子甚至装孙子。不过目的不再是接受道德教育,而是为了最终爬上爷爷位。
OK,祭品摆好,奏乐,“尸”穿着先祖留下来的礼服粉墨登场。尸可能太小,则由大人抱进来(“孙幼则使人抱之”)。所谓: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
(《礼记•曲礼》)
(今天的“抱孙不抱子”指隔辈亲,则是“活学活用”了。)
正因为“君子抱孙不抱子”,所以当时“孙”比“子”有身价:草根也可以被尊称为“子”,如孔子、庄子、鬼谷子;而“孙”字,则专用于周王室的族宗之子,如鲁国“三桓”之孟氏、季氏又称孟孙氏、季孙氏。
——以后,我再也不敢鄙视那些“孙子”了。
赶紧拢回话题。这时,尸已经在接受祭祀的位子坐好,主人、主妇、宾客依次走来敬酒。尸接受祭酒但不能饮,因为祖宗享用祭品不是用嘴吃,而是用鼻子闻,叫“歆”。但“祖宗”的嘴却不能闲着,要不停地夸赞:“酒香菜美,好饱好饱”;然后给参祭的后辈、亲朋赐酒,要“儿孙们”吃好喝好。
在这个过程中,祭礼主持人——祝,不得、也不敢稍离尸的身边半步。这不仅因为他是神与人的媒介,要传递双方两界的信息,更要随时掌控变局:比如尸太小,突然要嘘嘘或拉臭臭;比如尸是一个酒鬼,忍不住把祭酒喝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