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5-05 13:51:01
第六章千古迷案——烛影斧声!10
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李焘把司马光原文照录之后,对其中的一些明显错误顺手做了修改——李焘自注云:此据司马光《记闻》。《记闻》误以王继恩为继隆,程德玄为贾德玄,今依《国史》改定。}
李焘虽然用心良苦,却不知道他这样有意为之:结果却是更把事情搞的一团乱麻,成了千古疑案!
后世史家、学者,也因此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意见相左的两大阵营:一些人直截了当的认为赵匡胤的死就是赵光义所谋害;而清高宗也就是乾隆对于李焘此举却斥为污蔑,也不知道他个女真后裔得了赵光义什么好处,表现的如此愤慨??
难道是他因为李焘的描述联想到了自己父亲雍正的‘得位不正’传言了吗?
其实李焘也是百密一疏,他没有虑及司马光老先生使用的输入法既不是五笔、也不是拼音,一生谨言慎行、做事死板来分析,如何会犯下这种太过小儿科的错误呢?
做为大史家,司马光知道自己的文章是要传之后世的,如果他只是个如文莹辈的释徒,当然可以只凭道听途说就天马行空的写下一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存了文章千古事的他写到这段历史时候,应该是心下踌躇了许久。
倘若秉笔直书,一定会动摇在位天子的正统性与合法性。试想,他对王安石的变法都因扰民而加以竭力反对,如果自己的文章引发政坛八级地震,势必会使生民再陷水火,显然这并不是他乐意见到的结果;但是让他昧着良心去臆测写作,也是有违他作人原则的事情。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这里违心用了‘春秋笔法’记述这段迷雾一样的历史。有意这样留有错误,就是要留待后世有心人体会发掘其中真意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