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所有的谜团都集中在一点上:冯紫英到底随家父去“铁网山”干什么?对此,作者显然讳莫如深,连脂砚斋都来代为遮掩。当冯紫英说自己遇到“大不幸之中又大幸”时,脂评写道:“似又伏一大事样。英,侠人,累累如是,令人猜摹。”在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对薛蟠、宝玉说这只不过是“设辞”时,脂评写道:“若真有一事,则不成《石头记》文字矣。作者得三昧在兹,批书人得书中三昧亦在兹。”种种迹象看来,冯紫英身后的故事非同小可,让作者、脂砚斋都不敢透露半点风声。
日期:2010-09-06 21:40:09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推理来还原的事情的真相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最大的突破口在本回回末的脂评:“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这句脂评给冯紫英这个角色下了定义——红楼四侠之一。冯紫英是侠客,他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敌是敌,友是友,而前番与仇都尉的儿子打架,就是这种敌对矛盾的激化。
自从跟仇都尉的儿子发生了正面冲突,两方的斗争日益白热化,都在卯足劲地积极备战。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冯紫英“再不怄气”),暗地里却风起云涌。冯紫英这次随家父上“铁网山”,应该就是这种斗争的全面公开化。冯紫英在“铁网山”参与斗争,秦可卿的棺木出自“潢海铁网山”,而这个棺木原来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从这一个暗示来看,冯紫英参与的这场斗争,很可能涉及到皇权的争夺。所谓“大不幸”,因为他们在这场公开斗争中没有占据上风,甚至可以说是铩羽而归,从冯紫英脸上的伤就可以看得出来,冯母也因此事忧虑成疾。那么,既然斗争已经公开化,他们是否会因为这场斗争的失利而性命不保呢?从“铁网山”回来时,父子二人心中都没有底。直到冯紫英探听到了某些消息,而这些消息表明他们逃过一劫,今后还有反击的机会。面对这样的“大幸”,他急不可耐地要将这个大好的消息回禀家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