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翻阅影印的甲戌本,我发现这个人不会是与脂砚斋等人同时期的批书人,而是很多年以后所作的批。整个论证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在影印的甲戌本中,找与第二十八回这条批语笔迹相同的批语。这样的批语大概有十多处,但都没有留下时间信息,不过突破口就在其中的一条。在第五回,有一段脂评(夹批)写道:“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针对这条脂评,有两条批语,其中一条与第二十八回的那条批语笔迹完全相同,当为同一人所作,不妨称作批语A,写道:“何处睡卧不可入梦,而必用到秦氏房中?其意我亦知之矣。”
这条批语之所以成为突破口,因为在它的左边还有一条笔迹完全不同的批语,不妨称作批语B:“我亦知之,岂独批书人”,问题就在于,A、B两条批语谁先谁后?从文字的编排上看,批语A从右到左一共有三列,第一列与第二列之间留得很宽,但到了第三列,与第二列靠得很近。从其“挤字”的形态上看,在作批语A之前,左边已经有了批语B,作批语A的人预先没有估计到批语的字数,开始写得很稀,但批到第三列的时候,由于左边被批语B挡住了,只要在批语B与批语A第二列之间狭小的空间内勉强将第三列挤了进去。
那么,批语A、B分出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对判定批语A的写作时间有什么帮助呢?在甲戌本第三回有一条批语,与此处的批语B笔迹完全相同,而这条批语留下了时间信息,其署名作“同治丙寅季冬月左绵痴道人记”。也就是说,作批语B的人是同治年间的人。刚才已经分析了,批语A所作的时间晚于批语B,那么第二十八回的那条批语所作的时间,应当晚于同治丙寅冬月。甲戌本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的定本,同治丙寅即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否认“三位一体”观点的批语,与曹雪芹、脂砚斋等人创作、批改《红楼梦》时期相隔了上百年,也就不存在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对这一观点存在争论的问题了。
日期:2010-09-11 13:12:52
【解读三】无头帐
宝玉在王夫人这里吃完饭后,便去西院贾母处找黛玉,路过凤姐院前,见王熙凤“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小子们挪花盆呢。”王熙凤的此番动作,可算得上是继第六回见刘姥姥时“拨炉灰”之后,第二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肖像画。
凤姐见了宝玉,便让他来给自己写几个字,她念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觉得很奇怪,便问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说:“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写完后,凤姐又趁势向宝玉讨要红玉,宝玉笑道:“我屋里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何必问我。”脂评写道:“红玉接杯倒茶,自纱屉内觅至回廊下,再见此处如此写来,可知玉兄除颦儿外俱是行云流水。又了却怡红一孽冤。一叹!”宝玉心中牵挂黛玉,不等凤姐说完话,便直往贾母那边去了。
这里了结了红玉的几回文字,此后红玉跟了王熙凤,便无多少文字,一直到八十回后的“狱神庙”,才是红玉正文。这一情节最大的谜团在于凤姐无厘头般的让宝玉记的这笔帐,其疑点主要有三处。其一,让宝玉记账,说明凤姐不识几个字,其实这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已经暗示了。那么,出身于金陵王家的王熙凤,怎么会不识几个字呢?“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封建思想真就如此残酷吗?我们再来看几个人,贾府四艳、史湘云、薛宝钗,皆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们谈书论诗,才华横溢,出身于乡间的旺族的香菱,其对诗词的悟性也是很高的。还有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给诗社增添了许多色彩,李绮、李纹也都能对上几句诗,甚至连封建节妇的标杆李纨,尽管其父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但也让李纨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书,好的认得几个字。相比这些同样出身名门的人而言,王熙凤居然只能识得几字,但文化水平远远不及以上这些人。她的文化课是在管理荣国府期间补上的,在第七十四回,搜检出司棋的情书时写道:“因凤姐管理家事,每每看开的帖子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那么,王熙凤为什么不同常理地不识几个字呢?我觉得这是曹雪芹有意的安排,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时,说王熙凤是“脂粉队内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这样“裙钗一二可齐家”的人物,偏偏大字不识几个,真是羞煞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之人。作为一个“无材可去补苍天”的落魄文人,曹雪芹作这样出人意料的安排,可以说是对现时社会无声的抗议。
第二个疑点,虽然王熙凤不识字,但她身边有一个专门负责记账之事的彩明,为什么不让他来记?这个疑点很容易解释,或者彩明此时不在,或者这笔帐很机密,凤姐觉得需要找一个记完就忘的人来写这笔帐,宝玉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从下一个疑点判断,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再说如果只是因为彩明不在,那凤姐可以去传唤他,或者等他在的时候再补上就是了。
这里顺带说明一下彩明的性别问题。在第十四回写凤姐让彩明念花名册时,有一条批语写道:“岂有使贴身丫头与家里男人答话交事之理呢?此作者忽略之处。”也就是说,彩明是个丫头,作者这样写是有问题的,是一个瑕疵。但紧接着又有一条反驳的批语:“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便于出入使令者,老兄并未前后看明是男是女,乱加批驳,可笑。”那么,哪条批语说的对,彩明到底是男是女呢?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彩明出场的一些情节:①第七回,平儿打发彩明将两只花转送给秦可卿;②第十四回,王熙凤命彩明念花名册,将宁国府的媳妇一个个唤进来看视;③在第二十四回,彩明将银子的批条交给贾芸;④第四十五回写道,赖嬷嬷家的孙子作了县官,凤姐打发彩明去送贺礼;⑤第四十五回又写道,凤姐过生日时,周瑞家的儿子喝醉了,撒了一院子馒头,凤姐让彩明去说他。只通过这几条,我们便可以通过排除法来锁定彩明的性别。如果彩明是女的,①、②说的过去,但③、④、⑤就显然不合常理了。如果彩明是成年男子,那么①、②便不合常理,而且凤姐成天带着一个大男人,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彩明必然如后一条批语所说,是个“未冠小童”,那么这几个情节都是合理的了。
第三个疑点,也是最核心的,凤姐让宝玉所记的,到底是什么帐?是要送的礼吗?“蟒缎”是满清皇宫、王公贵族专用的,不大可能是送的礼。另外,从数量上看,送礼有凑“四”送的吗?既然如此,更不可能是收的礼了。那么,非礼尚往来之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觉得,这与王熙凤私自通过月例谋取利钱有关,这是凤姐用来洗钱的赃物!凤姐通过月例放贷收利钱之事是极为机密的,只有她和平儿两人知道,连贾琏都被瞒过。平儿之所以会知道,因为她是王熙凤的心腹丫头,而且需要她抛头露面去运作此事。而将这部分非法收入洗干净,要比谋取此利更加机密,也不需要平儿的帮助,只要搭在采办中就可以了,所以应该只有王熙凤一人知道。她要记账,但自己又写不了,只有去找没有任何泄露危险的宝玉。
日期:2010-09-11 13:15:24
【解读四】酒令露心性
冯紫英请宝玉、薛蟠喝酒,还有唱小旦的蒋玉菡和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应宝玉的提议,众人开始行酒令,每个人的酒令,无不表现出各人的心性甚至命运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