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三首诗,都是围绕一个“泪”字来抒发情感的,这就紧扣了黛玉作为绛珠仙草,下凡还泪的角色定位。林黛玉的泪,一方面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哀叹,而更多的是为宝玉而落,对自己的哀叹之泪有所尽,而对宝玉之泪无所终。正如戚序本第三回回末总评写的:“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在第二十三回,黛玉选择大观园的住处时,偏爱的“那几竿竹子”;在诗社里,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两者对应着一个典故,出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原文写道:“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所以毛主席在《七律•答友人》中写道:“斑竹一枝千滴泪”。有湘夫人遗风的“潇湘妃子”林黛玉则感慨道:“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在黛玉的心中,悲痛和对未来的担忧,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另外,林黛玉的《题帕三绝》第一次直接地表达了对“木石前盟”未来的担忧。同时,这也标志着宝黛之情正式明朗化。宝玉、黛玉在磨合期间的争吵、猜忌,随着黛玉的《题帕三绝》而宣告终结,“木石前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日期:2010-09-19 13:35:26
【解读四】呆霸王蒙冤
宝钗本来“素知薛蟠情性,心中已有一般疑惑”,又听见袭人说是薛蟠告的密,“越发信了”,便回来告诉母亲。薛蟠吃酒回来,偏问起宝玉挨打是怎么回是,被薛姨妈一阵编排道:“不知好歹的东西,都是你闹的,你还有脸来问?”薛蟠“素日有这个名声”,但这一次却是蒙了冤,忙问道:“我何曾闹什么?”薛姨妈说他装憨耍赖,薛蟠登时急了,说道:“人人说我杀了人,妈也就信罢?”宝钗听得如此说,认为去争论是否真为薛蟠告密并没有实际意义,关键是薛蟠的品性要改,便借此解劝薛蟠道:“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大家一处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儿没事就罢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若说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