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还算命大,狼狈逃出城门,勉强逃到码头上船。楚朝中央政府的大员们,已然星散,只剩下卞范之一个人还在跟着他(桓玄的两大心腹,此刻终于分出了高下)。另外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儿子桓升、侄儿桓浚、堂兄桓石康、将军庾颐之、弄臣丁仙期、万盖,以及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屯骑校尉毛修之等人。连一直以来,总被桓玄当作护身符带在身边的安帝司马德宗,都顾不得管了。
虽然逃跑已经是大楚皇帝的既定方针,但要执行这个方针,还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现在往哪儿逃?桓玄最初的打算,是逃往汉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但稍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听从了毛修之的建议,改投益州。
我们知道,益州刺史毛璩,早在桓玄称帝那一天起,就不承认他这个大楚皇帝,起兵反桓,动手比刘裕还早,此时去益州,岂不是自投罗网?桓玄如果想自杀,留在江陵也办得到,起码还靠近祖坟,没必要跑到四川去送死吧?因此,史书在这里,很可能有重大史实被漏载了。
那个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已难以确知,但可以用另一段类似的历史来进行一番推测:
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七月,汉赵(此时的国号是“汉”,刘曜继位后改称“赵”,史称前赵)昭武帝刘聪死,太子刘粲继位,大权被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掌握。九月,靳准杀死刘粲,挖掘了刘渊、刘聪的陵墓,尽屠在平阳(今山西临汾,汉赵此时的首都)的刘氏宗族,自号“汉天王”。他这么一胡来,自然引起汉赵两大地方实力派的强烈反应,控制关中的刘曜和称雄关东的石勒一起起兵,宣布讨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