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及五代以来,镇守各地的将军拥有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军阀。他们常常影响王朝的命运,正是“兵权所在,国随以兴,兵权所去,国随以去”。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无一例外地都是凭借手中的兵权,割据起家,然后称王称帝的,宋朝的建立也是走的这条路。所以,赵匡胤兄弟比谁都清楚,也比谁都害怕兵权旁落,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历史的重演。
赵匡胤继位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演出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解除了一批武将的兵权。然后,他把调兵遣将的权力交给了文官任职的枢密使,并常常调换这个职位的官员。对于镇守各地的将军,他更剥夺他们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缩小他们管理的地盘,减少他们的兵额,并经常调换,使“兵不附将,将不专兵”。此外,赵匡胤还降低他们的名位,减小他们的威信和号召力。最后,他干脆只授予武将空衔,如杨继业的云州观察使就是空衔,根本不能到云州上任。
对于用兵作战和戍边时,宋朝廷采取的办法是:在一个战场派遣不相隶属的指挥官,不许将军建立亲兵卫队,将帅不能自行奖惩部下,皇帝派遣监军,作战计划由皇帝亲自制定,将帅无权决定大的作战计划,用兵时由枢密使调拨,事毕交回等。
这样,宋朝就有效地制止了武装割据现象的发生,对稳定中央集权,保障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赵光义继位后,推行得过分,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两宋始终萎靡不振,被史学家讽为“弱宋”。正是在这种猜忌之下,许多宋朝名将如郭进、王德用、狄青等都遭到陷害、自杀或忧愤而死。即使是文官寇准,澶渊之盟后也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放逐。王夫之在《太宗论》中说:“人主之猜心一动,则文弱之士亦供其忌玩。故非徒王德用、狄青之小有成劳而防之若敌国也,且以寇准,起家文墨……天子震动,张惶怵惕,若履虎尾之嗜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