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2-13 12:47:41
将军生前身后名
澶渊之盟后,杨延昭不得不在“碌碌无为”中渡过了他的晚年,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正月初七,这位威震敌胆的将军壮志未酬,与世长辞。
《宋史•杨延昭传》中称他“智勇善战,所得俸赐悉以犒军,未尝问家事。性质素,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寒不冒絮,暑不执盖,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摊功于下,人乐为用。在北边二十余年,敌惮之,目曰‘杨六郎’。讣闻,上嗟悼,遣中使护榇而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官其三子,其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大致的意思是说杨延昭善于作战,有勇有谋,所得到的赏赐没留在家中,都犒赏部下了。他沉默寡言不铺张,出入的随从很少,和一个小校差不多。他军纪严明,和士卒同甘共苦,冬天不多穿一件棉衣,夏天不多打一把伞。遇到敌人必然身先士卒,却把功劳都让给部下,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他在北面的边境二十多年,敌人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皇帝听到他的死讯,也非常惋惜,专门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回来,河北的居民看到他的灵柩多伤心流泪。朝廷录用了他的三个儿子。和他经常来往的宾客中,也多有才俊之士,朝廷也量才录用。
从这段评价中可以看出,杨延昭确实很像他的父亲杨继业。他们父子两个都是能征惯战、有勇有谋、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为敌国所敬畏,为人民所爱戴。在河北地区有许多北宋名将,为什么只有杨延昭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人民的世代传颂呢?我们不妨把杨延昭和当时的另外一位名将魏能,作一番比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