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甫一结束,奥威尔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复是酸的》。指出:“报复”这回事,根本无法成立,因为牵涉其中严重的逻辑自我矛盾。人只有在无法报复时,才会生出报复的欲望与情绪。等到报复那刻真的来临时,报复行为不可能带来报复的快感,只会有事过境迁的怅然与疲惫;所以说,报复必然是过时的、发馊的,是“酸的”。
这一点,金庸与奥威尔的观点是相通的。‘报复’‘复仇’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或之一),金庸笔下的复仇英雄在诛杀仇敌之时与之后,多数得不到真正的快感与安慰,只有事过境迁的怅然与疲惫,他们的感受,是酸的,不是甜的。这是金庸小说在思想意识方面较唐传奇、旧武侠和梁羽生们高明的地方。
斯蒂文·朗西曼眼中的奥威尔,“对人类状况感到怜悯,但对个体的人却没存多少怜悯之心”,金庸呢,‘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金庸的此一喟叹,我相信确乎发自内心,却并不妨碍金庸对内地的其弟其妹还有他的前妻朱枚的漠不关心。
关心人类的同时冷遇自己的亲人,除了奥威尔与金庸,还有许多人,例如卢梭、雪莱、马克思、托尔斯泰、布莱希特,都有这样的特长。
2007、3
网友“凹凸天空”,曾以《笑傲》第一回为例,谈时代背景问题,转贴于此:
《笑傲》开篇:“福建省福州府西门大街,青石板路笔直的伸展出去,直通西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