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过来要是什么事情都是一请示二汇报,听话倒是听话了,那就没啥主观能动性。那就没法办事了,胜利也就不存在了。而儒家经典又给了许多儒生以矫诏的勇气。当然陈汤不是儒生,他的动力是来自于建功封侯的人生理想,可是道理是一样的。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大丈夫奉君命出行,遇到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怎能不干呢?这又涉及到儒家的又一个理论,守经与通权达变的关系。守经就是按照规矩办事,按部就班;通权达变就是灵活机变的处理问题。如果按照甘延寿的主意,按部就班就不会有万里远征的胜利,而任谁都可以娇诏,灵活机变的处理事情,那也会乱了套。尤其是对处理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时,更是如此。万事都有个度,而这个度是最难掌握的。
矫诏的本身就是对官僚管理系统的不信任,估计领导们最生气的就是这一点。你怎么知道领导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哪?你怎么知道领导不会同意哪?典型的目中无人。这里面就夹杂了义气。
双方是争论不休,汉元帝是左右为难,莫衷一是。这个时候,胜利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多年不登门的亲戚又有了消息。
日期:2010-04-15 18:03:26
虽远必诛之亦喜亦惧
虽远必诛的震慑效果是明显的。建昭四年(公元前35 年)春郅支单于被传首京师,示众十日。同年七月,呼韩邪单于就得到了消息。他是亦喜亦惧,还有隐隐约约的一点悲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