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27 11:19:44
看来田大爷的智商还是不够用啊。给领导看门,要始终站在领导那边。
刘屈牦追到城门,听说田仁部放跑了刘据,生气的骂道:“老子苦斗了五天,就是要缉拿刘据,这是皇帝的命令。你小子拍刘据马屁也不看看风向。去死吧你!”
刘屈牦要砍田大爷的脑袋。
御史大夫暴胜之劝道:“田仁部是朝里的高官,要杀他需请示陛下,还是把刀收起来吧。”
刘屈牦一想有道理,他差点忘自己吃几碗干饭。
暴胜之纯属多嘴,别人挨宰关你屁事。要知道田仁部放走的是造反派,你暴胜之怎么能为这类人开脱呢!
有时多嘴多舌是要命的缺点。
刘据败了,汉武帝凯旋而归,这位老大重新掌控了都城的局势。刘据搞造反,牵连许多人登上了表演的舞台。
汉武帝坐在一边看了半天戏,他要给各种角色定个性。是好人留下,是坏蛋砍掉。
北军司令员任安太狡诈,面对刘据造反,这个鸟人却拥兵自重,坐观成败,推出去砍了。城门总管田仁部吃里爬外,私自放走反贼刘据,推出去砍了。御史大夫暴胜之干涉丞相执法,出去自杀。
处理完三个坏蛋,汉武帝命人去后宫收了皇后卫子夫的印章,这等于废掉了卫子夫的皇后身份。
曾经被汉武帝宠爱了十年,随后又被汉武帝冷落了近三十年的不幸女人卫子夫自杀身亡。
汉武帝下令:“太子府内的大小孩崽全部诛杀,与太子交往的宾客全部诛杀,跟随太子闹事的人全部诛杀,被太子劫持的各级官吏全部发配到敦煌劳改,终生不得录用。”
杀完诸色人等,汉武帝仍是满肚子的怒气,文武百官见主子脸色难看,个个胆战心惊,担心脑袋会不知不觉的滚下来。
就在汉武帝命人全力缉拿刘据时,一位乡下老者为刘据鸣不平,书信开头写道:《诗经》曰‘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江充用谗言毁了赵王父子,如今又在用谗言毁陛下父子。谗言胜过魔鬼。这场动乱是江充制造的,假设江充不威逼太子,太子依旧是陛下的好孩子。请陛下放太子一马吧。
汉武帝看完信潸然泪下,积蓄了许久的怒气一下子就泄掉了。是“好孩子”三个字打动了他。
汉武帝二十九岁才得子,而这个姗姗来迟的儿子就是刘据,当年汉武帝为儿子的降生兴奋不已。虽然他后来陆续有了很多儿子,但是对刘据的感情是最深的,就好比女孩的初恋一样刻骨。
日期:2012-08-28 09:49:22
三十多年过去了,自己的骨血竟成了自己追杀的逃犯。这孩子如今在哪儿,过得怎样!汉武帝尘封多年的慈爱终于喷涌而出。
汉武帝由极度恼怒转变成了重度悲伤,一个冷血的政治家,终于尝到了情感的利刃,而且不止一次,每次都在滴血。
孩子!老爸也救不了你呀!造反的结局只能是死,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这是规则。如果你不死,会有更多的孩子阴谋造反。
二十八、修德
富贵可以挣来,幸福只能修来。
当汉武帝流尽最后一滴泪时,刘据的死讯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次子齐王、三子燕王、四子广陵王、五子昌邑王、六子刘弗陵。
伴随太子刘据死去,由谁来接汉武帝的班迅速摆上了政治餐桌。
汉武帝必须从亡子的伤痛中解脱,不解脱也要解脱。作为帝王,要面对的挑战永远不会停息,除非闭上眼倒下去。
无休止的争斗铸就了汉武帝既坚强又睿智的心,他是踏着满地尸体向生命终点奋进的人。
丞相刘屈牦自从平定刘据叛乱之后表现的很嚣张,常常以大功臣的姿态,在汉武帝眼皮底下上蹿下跳。
在汉武帝的圈子里必须装孙子,谁直起腰来称爷谁就会倒霉。
刚从地方调入中央不久的刘屈牦有点嫩,他拼命和大将军李广利穿一条裤子,两人的关系比较私密。
刘屈牦是百官之首,李广利是继卫青、霍去病之后第三位得势的军队领袖,最大的官和最高的司令员粘到一起很让汉武帝不安。
还有让汉武帝更担忧的因素,李广利是昌邑王的大舅,而昌邑王作为汉武帝的儿子有继承皇位的理由。
昌邑王、李广利、刘屈牦三人苟合在一起足以建立新的中央政权,这对汉武帝是潜在的威胁。
汉武帝很快洞察到了这股暗流。他没轻浮的出手,像猎人一样等待杀戮的时机。
李广利也有思想深度,他想让刘屈牦充当枪的角色,因此在即将上路北伐匈奴时,他对刘屈牦说:“您在皇帝眼里最红,说话也最有分量,可以向皇帝推荐昌邑王做太子。将来昌邑王得帝,您老人家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
说完,李广利拍拍屁股上路了,他要去匈奴的领土上等待刘屈牦的好消息,假如将来得到的是坏消息,这位爷可以投靠匈奴。
刘屈牦傻就傻在不去深入研究利害关系。你是汉武帝的下属,应该竭尽赤诚为汉武帝卖命,确立太子不是你这个丞相操心的事。你露骨的捧昌邑王做太子,分明是在为自己阴谋后路,也是对汉武帝的不忠。
当刘屈牦在汉武帝面前热捧昌邑王为太子时,汉武帝没言语,眼光冷得吓人,刘屈牦立即打了个寒战。
事后不久,有人上告刘屈牦和李广利谋逆,妄图拥立昌邑王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