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所以甘愿接受这种酷刑,忍辱苟活,并不是怕死,只是为了史学事业,只是为了自己的著作《史记》能够最后写成,流传千古,警示后人。他在《答任安书》中说:自己的著作一百三十篇,“还没有脱稿,恰好遇到这场灾祸,痛惜此书没有完成,所以接受极刑而没有怨色。如果我能完成这部著作,把它藏在名山,流传于通都大邑的人群中,那就算偿还了我先前受凌辱的债,即或被千刀万剐,岂能有什么悔恨之情!然而这些只能说给智者听,是难以对凡夫俗子讲的。”

司马迁的胸怀是广阔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那时著书并没有一文钱的稿费或版税,也不能评什么职称,取得什么专家,博导的头衔,和今天那些专门以敛财为目的的所谓“学者”相比,其境界何止是天壤之别!

日期:2010-05-22 21:23:08

苦难是成功之母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苦难也是成功之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历史上因为苦难而发奋著述的例证说:

“古代有钱有势而名字湮没不闻的,不胜枚举,只有气度恢弘的非常之人才能受到称道。西伯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周易》;孔子处于困境而作《春秋》;屈原被流放而作《离骚》之赋;左丘明眼睛失明著成《国语》;孙子(孙膑)受了膑刑(挖去膝盖骨)修成《兵法》;吕不韦被迁徙到蜀地,《吕览》(《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被囚禁于秦国,《说难》、《孤愤》等篇风行于世;《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圣贤为抒发愤怨之情而作。这些人都是思想上有忧郁的情结,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追述往事,使后来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我竟至像左丘明失明,孙子断脚②那样,已经不能被起用,便愤而著书,以抒发愤怨,希望通过空虚的文字来表明自己的感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