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0-08-22 17:51:40

所谓的抄袭,正是这个例子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例子太熟悉了,完全可以换一组数字。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演变过程。

“第一年起始状态是这样的

Ⅰ、4000C1+1000V1+1000M1=6000

Ⅱ、1500C2+750V2+750M2=3000

假定,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00M2被积累。因此,首先,1000v1+500m1或1500I(v+m)要由1500C2补偿;这样,第I部类留下的是4000C1+500M1,后者要用于积累。(1000V1+500V1)由1500V2来补偿。

我们假定,500M1中有400要转化为不变资本,100要转化为可变资本。这样,第I部类是:

4400C1+1000V1+100M1(最后一项要转化为100v)。

第II部类方面为了积累的目的,要向第I部类购买100M1 (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后者形成第II部类的追加不变资本;而第II部类为这个目的而支付的100货币,就转化为第I部类的追加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这样,第I部类的资本是4400C1+1100V1=5500。

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现在是1600C2;第II部类要运用这个资本,就必须再投入50V2的货币来购买新的劳动力,从而使他的可变资本由750增加到800。第II部类这样增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计150,要由该部类的剩余价值来偿付;因此,在750M2中,只剩下600M2作为第II部类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他们的年产品现在划分如下:

II、1600C2+800V2+600M2(消费基金)=3000。

在消费资料上生产的150m,在这里已经转化为(100C2+50V2)它将以它的实物形式,全部进入工人的消费:如上所述,100为第I部类的工人(100Iv)所消费,50为第II部类的工人(50IIv)所消费。

单看第一年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构成是:

Ⅰ、400C1+100V1

Ⅱ、100C2+50V2

总额是650,其物质成分构成是:生产资料为400C1+100C2=500,消费资料为100V1+50V2=150。

为积累的目的而改变的组合,现在表述如下:

I、4400C1+1000V1+500消费基金=6000

II、1600C2+800V2+600消费基金=3000

其中,资本是:

I、4400c+1100v(货币)=5500

II、1600c+800v(货币)=2400

合计=7900,

如果实际积累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说,如果用这个已经增加的资本实际进行生产,在第二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

I、4400C1+1100V1+1100M1=6600

II、1600C2+800V2+800M2=3200

合计=9800。

假定第I部类继续按同一比例进行积累,550M1作为收入花掉,550M1积累起来。这样,首先1100V1要由1100C2补偿,其次,550M1也要实现为同等数额的第II部类的商品,合计是1650I(v+m)。但是,第II部类需要补偿的不变资本只=1600;因此,其余的50,必须从800M2中补充。

具体的过程是:

第I部类的550M1要资本化;如果保持以前的比例,其中440就形成不变资本,110就形成可变资本。这110势必要从725M2中取出,就是说,价值110的消费资料将由第I部类的工人消费,而不是由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因此,后者也只好把他们不能消费的110m转化为资本。因此,725M1就只剩下615M2。但是,第II部类把110M2这样转化为追加不变资本时,他们还需要有追加的可变资本55;这就必须再从他们的剩余价值中取出;从615M2中减去这个数额,就只剩下560M2,供第II部类的资本家消费。所以,在完成一切现实的和可能的转移以后,现在的资本价值是:

I、(4400C1+440C1)+(1100V1+110V1)=4840C1+1210V1=6050

II(1600C2+50C2+110C2)+(800V2+25V2+55V2)=1760C2+880V2=2640

合计=8690。

单看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是550M1+240M2,构成为:

Ⅰ、440C1+110V1

Ⅱ、110C2+55V2

50C2+25V2

总额是790,其成分构成是:

生产资料为440+110+50=800,消费资料为110+55+25=190。

如果再生产是在这个基础上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第三年结束时,我们就得出:

I、4840c+1210v+1210m=7260

II、1760c+880v+880m=3520

合计=10780。”

日期:2010-08-22 19:47:09

4、服务业与价值创造

I、什么样的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价值是包含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对于非物质产品有无劳动价值的争论在学界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认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的人,认为自己是坚持了马克思的观点。但是我们下面将会看到,认为服务不创造价值的观点,即使遵循马克思的研究思路,也有明显的理论漏洞:我们首先从劳动力的价值开始分析。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力这种实体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子女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的价值是形成商品的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价值中就包含着非物质商品的价值,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其中包含的非物质商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创造非物质商品的劳动是商品价值形成的一个因子,所以,非物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比如理发所需的费用,是包含在劳动力价值之中的,是体现在商品价格之中的。

经济学中研究价值是要找出商品之间交换所依据的因素,也就是价格决定的因素。既然价值决定价格,那么,反过来,可以验证,不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劳动是不创造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的。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在价格中有所体现。最简单的验证方法就是:看一人或一个群体的必要劳动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是否对造成作为其收入来源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产生提高或者降低的影响。

我们知道,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进而降低商品的价格。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是通过降低工人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劳动时间来达到的。产业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其他社会主体是否创造价值呢?

举一个企业为例,这个企业可以出卖的是物质商品也可以是服务商品。藉此商品出卖而获得收入的有:

①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显然,土地所有者的劳动多少与商品的价格并无关系。

②贷款者获得利息,贷款者获取的利息只是在企业利润中的扣除。从这里看,贷款者的活动也是与价格无关。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