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王阳明的关注点全部集中对心力塑造的实用性上,至于存在论的问题,他压根就没有兴趣去讨论。徐爱早就请教过王阳明,只在吾心上去求,天下之理如何穷尽?这个问题被王阳明绕过去了,我来替他回答:离开了主体存在(心),客观存在(理)对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意义就是不存在。这就好比你在大街上走,盯着过往的美女看,你盯得再认真美女也不可能变成你的,你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罢了。如果你再点儿背些,跟其中一个美女发生了艳遇,产生了一段感情,最终却发现这女的是个骗子,等你反应过来时早就被她骗的倾家荡产,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读孔子却人人无法成圣,人人都看巴菲特人人都成不了股神,人人都这个奶酪那个弱点的最后该是什么人你还是什么人。
外在之理包装得再炫目多彩,不经过与作者同样的心路历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孔子之前已经有人尊敬父母,爱戴兄弟了,这便是“心即理”的明证,而孔子的出现不过是对这些行为命名罢了(孝,悌)。
孔子可以告诉你怎么说怎么做,却无法告诉你这么说这么做的心理依据。
同“应该怎样”比起来,“为何这样,如何这样”更重要,更根本,这需要你自己到心上去求。
所以,日本籍明矾,明治维新领导人西乡隆胜就说:“读经宜以我之心读经之心,以经之心释我之心。”任何经典不过是对人心的记载,对它不应当做教条顶礼膜拜,而是取其有用者用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