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06-17 19:18:21

有关刘邦兵败被俘或是投降,只是一种猜想,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只能从一些侧面信息中得知,双方的停战协议很可能是建立在汉方屈服的结果之上。史书上与此相关的内容,很可能再一次因讲了政治而在真实性上参杂许多水分。

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对于作为统治者的刘邦来说,虽然觉得蒙受损失和屈辱,但是比起丢掉统治权来说,并不是更加难以接受。这是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面临矛盾的问题。以其政治地位为出发点不难发现,只有保住统治权才能保证自己享受到高人一等的经济给养以及种种特权,这是其全部利益的根源。失去部分土地,只相当于失去部分利益,而失去了统治权则等于失去一切。

统治者的权力根基在于权威性上,这是他们不容触动的禁脔。为了维护这虚弱的权威性不受损伤,他们不惜大开杀戒,更毋论满口谎言。兵败被俘或投降,在一贯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社会氛围里,绝对是权威性的天然大敌。这道理意味着即使刘邦真的如假想中那样兵败,也不会对外道出事实的真相。

至于割地赔款,则更是维护统治权的大忌,因为这是有损于整个社会群落经济利益的行为。土地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基础资源,对于社会群落来说,减少了土地就等于减少了群落内的人均资源,这无须多言。而赔款却是实实在在地把额外经济负担分摊到每一个社会群落成员身上去。史评中对战败并割地赔款的行为异乎寻常地深恶痛绝,动辄口诛笔伐,甚至把问题上升到民族大义、国家荣辱的道德高度上,其内在原因实为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