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许多令自己感到精采绝伦的著作,对现实世界的分析鞭辟入里,所做的种种预测无不应验,但是尽管他们的观念是如此的正确,最后却并没有被任何人采纳。在经济学领域,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十分准确,对各经济体的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理念同样不会被那些经济体采纳。比如克鲁格曼这个人,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警告,上一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还为他的这种独到的见解提供了坚实的佐证。但是遗憾的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金融风暴,验证了克鲁格曼的观点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对克鲁格曼的观点仍然置若罔闻。不但亚洲各国不把克鲁格曼当回事,就连美国这样的一个素以重视人才著称于世的国家,也没有把克鲁格曼的观点当回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陷入沉思。如果说,正确的意见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驱动力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驱动力?
克鲁格曼在他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现实的世界中)正确的知识被斥之门外,代之以圆滑的,华而不实的说法。他们迎合了那些不做艰苦、细致的思考,又想表现得深思熟虑的人,这种华而不实的说法在公开的讨论中逐渐占了上风。并最终形成为一股能够影响公众的舆论潮流。这股潮流才是真正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起着决定作用的。因为这种潮流一旦流行,它代表的就是民意。政府要与民意相违背,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把持这个世界经济运转方向的,是那些熟悉群众心理的心理学家,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经济学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