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潢府在辽国人心目中的份量极重,早在辽国立国之前,这里就是契丹古八部的活动中心,后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是定都与此,直到辽、宋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了方便接受宋国的朝贡,这才在上京临潢府和南京析津府之间,新建了一座中京大定府,将都城迁往该处。但尽管如此,上京临潢府作为辽国的龙兴之地,仍不失为是所有契丹人心目中的“圣地”,这座京城的沦陷,使得辽国全体军民都为此震骇不已。
然而,因临潢府陷落而产生的政治影响还远不仅与此,就在金国攻打临潢府的当天,还有一个汉人目睹了金军攻城的整个经过,金军的勇猛剽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国之后,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向宋徽宗做了详细禀报,并直接导致了本与这场辽、金之战并无关系的宋朝卷入了战争。这个人就当时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的出现,却注定将成为历史上一场重大事件的导火索,这个人就是早在公元1111年,就被童贯从辽国南京析津府带回国去,向宋徽宗献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那个原辽国小官——赵良嗣。
日期:2010-02-27 11:19:58
第三章联金伐辽——与虎谋皮为哪般
第一节海上之盟
早在赵良嗣刚被童贯带回汴京时,宋徽宗就对他献出的联金(女真)伐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表示出强烈的兴趣,不过辽、宋两国的和平局面已经维持了一百多年了,而宋徽宗本人对辽国也是心存恐惧,所以尽管他对这一计划十分赞赏,但并没有敢马上付诸行动,而是先行搁置了起来。
其后几年里,金国在东北迅速崛起,接连赢得了几场对辽国的重大军事胜利,并攻占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但由于宋、金两国辖境不相接,也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所以宋朝对那里发生的变化并不十分清楚,直到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末,有个叫做高药师的辽国汉人为逃避战乱,便携亲属二百余人从苏州(今大连市甘井子南关岭)乘船出海,准备逃往高丽,可是由于在海上遭遇了风浪,高药师所乘的大船被风刮到了宋朝境内,并被宋朝边境士兵捕获,扭送到汴京。
宋徽宗正想了解辽、金两国的最新进展,于是立即接见,高药师便一五一十地回答道:“女真人已经组建了国家,并且接连取得了几场大战的胜利,现在就连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也都被女真人夺走,可是女真人非常野蛮,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现在境内盗贼频发,战乱也未能停止,乱得一踏糊涂。”
宋徽宗听完倍感振奋,觉得辽国连女真人都打不过,那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立即召集群臣商议,看看能不能把赵良嗣提出的那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落实一下,当时有很多大臣们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眼下国家表面看上去很好很强大,其实内部却十分虚弱,边境之外出了个强国,并不是国家的福气,现在有辽国作为屏障,还不至于威胁到自己,如果辽国被灭亡了,恐怕本国也会跟着遭殃,甚至有人以辽、宋澶渊之盟的誓词来警告主战派,因为那里面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共当殛之!”意思就是说谁违背盟约,谁就会遭到亡国的命运。不过一向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的宋徽宗,此时却好像对这句近似于毒咒的誓言并不在意,而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当家大臣们,又极力迎合徽宗好大喜功的心理,坚决主张与金国联合,宋徽宗本人的虚荣心极强,也很想利用这次机会,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以使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在这种情况下,这场促使北宋加速灭亡的外交活动就算是正式走上了轨道。
早在北宋建国初年,女真人就曾有人从苏州(今大连市甘井子南关岭)渡海至宋朝的登州(今山东蓬莱)卖马,虽然后期两国间的贸易中断,但这条通道还在,宋徽宗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二月,命武义大夫马政与平海指挥使呼庆打着买马的旗号,随高药师乘船由海路出使金国。不久,马政一行抵达金国辖境,但一上岸就被金军捕获,并将他们随身的物品全部抢走,甚至几次想将他们杀掉,马政与金军反复交涉,声称自己是宋国派出来的使者,有要事与金国皇帝协商,金军这才将他们捆绑起来,押解至来流水的阿骨打驻地。
这时正是金国与辽国和谈的初期,阿骨打对与辽国达成和平协议还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所以并没有对宋使的到来表现出多高的热情,在与大臣们商议了很长时间后,才决定留下宋朝小校王美、刘亮作为人质,另派使臣李善庆带着国书与马政回访宋朝。
李善庆在汴京受到了很好的接待,宋徽宗为显本国豪富,对他大加赏赐,并授官为修武郎,发给全年俸禄,留居十余日后,宋徽宗便命直秘阁赵有开为正使、武义大夫马政为副使,带着诏书礼物,与李善庆一道下海,同金国再次通好,不过这次出使行动却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意外。临行之前,赵良嗣声称金国已经很强大了,建议宋徽宗给金国下国书,采用国与国之间的礼仪,而正使赵有开则称:“女真的首领世代接受辽国的统属,只能相当于一个节度使,没必要对他们过于尊敬,所以下诏书就够了。”宋徽宗就征求金使李善庆的意见,而李善庆刚得了好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便说道:“两种办法都可以,主意朝廷自己拿。”于是宋徽宗就决定给阿骨打下诏书。
而等两国的使者刚走到登州,赵有开就突然病故了,正巧这时河北有抓来探子,声称辽主已经正式将金国册封为东怀国了,两国已经达成了和议,宋徽宗听罢大吃一惊,生怕再派使节会激怒辽国,便急忙传令马政不要前往,而改命平海节度使呼庆带着登州的文书送李善庆回国。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呼庆随李善庆来到阿骨打的军帐前,阿骨打见没有使节国书,顿时勃然大怒,指责宋朝言而无信,呼庆辩解道:“本朝知道贵国已与辽国通好,所以只能暂停使节,如果没有此事,本朝马上就会派使节过来。”此时辽、金两国的和谈确实仍在继续,阿骨打对与辽国达成和解仍抱有希望,所以并不听呼庆的辩解,直接就把他扣押下来,又因为李善庆等人曾擅自接受宋朝的官职,所以将他们免职。
直到当年的年底,辽国已经是几次违约了,而且对阿骨打提出修改国书内容的建议迟迟不理,使者也逾期不至,两国间和解的希望已经愈加渺茫,阿骨打这才又想起了与北宋联合的事情,便准备放呼庆回国,并在临行前对他说道:“两国垮海结盟,本来是由贵国先提出来的,可你们却不肯使用国书,而只给我下诏书,还不肯派遣使臣,只派你这样的人来,这难道合乎礼节吗?而且我是先向辽国请求册封,其后才接到你们通好的请求,所以并不是我有意违反和约,现在我已经终止了与辽国的和谈,你回去替我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
呼庆被金国扣押了半年,在此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有人向宋徽宗禀报称辽主长得不吉利,很像个亡国之君,宋徽宗就派画师陈尧正假借出使辽国的名义,暗中将天祚帝的相貌绘成画像带了回来,宋徽宗搞了多年的封建迷信,估计也掌握了一些相面之术,一眼就看出天祚帝必将亡国,所以联金伐辽之心更加迫切,等呼庆回来之后,把阿骨打的话和自己在金国的见闻都一五一十地对宋徽宗作了汇报,宋徽宗感觉到不能再犹豫了,于是立即命赵良嗣再度出使金国,这一次赵良嗣的任务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跟金国商谈夹击辽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