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9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9-05 09:29:08

【连载409】16.03三桓子孙微

【原文】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思考与随想】

前一章可以看成是孔夫子对“天下”的总结和思考,这一章说的就是鲁国具体的政治现状了。孔子在前一章说“天下有道”的时候,政不在“大夫”。而我们知道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鲁国,一切政令都是取决于“大夫”的,具体的说来主要取决于以季孙氏为代表的“三桓”之身。季氏占有鲁国的一半军赋而独秉国政,其他的两家也都各自占有四分之一。可以说鲁国之政正是“自大夫出”的,其实也不仅仅鲁国如此,当时的齐国、晋国那样的霸主级别的国家之政也是“自大夫出”的。晋国的六卿为政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结果是什么样我们也都知道了,不论齐国还是晋国,这些大夫们也都在处心积虑的琢磨着如何能给自己搏命,而这些“国”本身的事儿,也真的是没人关心的。而这一章孔夫子就是在通过对鲁国之政来说明这样的事儿(政自大夫出)是不行的,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便是这些“大夫”本身的日子也不好过,也过不长。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考察鲁国的历史,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针对于鲁定公时代而言的。这两章记录的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在鲁定公时代推行的“强公室,废三都”的缘由。孔子首先回顾的是鲁国的历史,鲁国在周代的宗法制的社会体制里面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就算是到了春秋时代的前期鲁国在当时的“天下”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可是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鲁国就只能算一个二流的国家了。鲁国的衰落虽说由来已久,但是即便到了齐桓公的时代,鲁国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可是从鲁庄公死了以后,因为君位继承的问题,鲁国内部动荡就没有停止过,于是就有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就是后来的“三桓”的祖先,那个扰乱鲁国的庆父的后代就是孟孙氏,季孙氏的祖先是季友,是鲁庄公最小的弟弟。在庆父最终被收拾了以后,鲁国也就开始了季友辅政的时代,三桓政治大体上也就是从那个时代有了雏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